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酸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时座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当时黄盖谓孔明曰:“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于是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孔明曰:“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公事未毕,不敢及私。望兄见谅。”瑾曰:“贤弟见过吴侯,却来叙话。”说罢自去。鲁肃曰:“适间所嘱,不可有误。”孔明点头应诺。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施礼毕,赐孔明坐。众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立于孔明之侧,只看他讲话。孔明致玄德之意毕,偷眼看孙权:碧眼紫髯,堂堂一表。孔明暗思:“此人相貌非常,只可激,不可说。等他问时,用言激之便了。”献茶已毕,孙权曰:“多闻鲁子敬谈足下之才,今幸得相见,敢求教益。”孔明曰:“不才无学,有辱明问。”权曰:“足下近在新野,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必深知彼军虚实。”孔明曰:“刘豫州兵微将寡,更兼新野城小无粮,安能与曹操相持。”权曰:“曹兵共有多少?”孔明曰:“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权曰:“莫非诈乎?”孔明曰:“非诈也。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之,不下一百五十万。亮以百万言之,恐惊江东之士也。”鲁肃在旁,闻言失色,以目视孔明;孔明只做不见。权曰:“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孔明曰:“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权曰:“今曹操平了荆、楚,复有远图乎?”孔明曰:“即今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欲图江东,待取何地?”权曰:“若彼有吞并之意,战与不战,请足下为我一决。”孔明曰:“亮有一言,但恐将军不肯听从。”权曰:“愿闻高论。”孔明曰:“向者宇内大乱,故将军起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除大难,略已平矣;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其不能,何不从众谋士之论,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权未及答。孔明又曰:“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诚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操?”孔明曰:“昔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又安能屈处人下乎!”孙权听了孔明此言,不觉勃然变色,拂衣而起,退入后堂。众皆哂笑而散,鲁肃责孔明曰:“先生何故出此言?幸是吾主宽洪大度,不即面责。先生之言,藐视吾主甚矣。”孔明仰面笑曰:“何如此不能容物耶!我自有破曹之计,彼不问我,我故不言。”肃曰:“果有良策,肃当请主公求教。”孔明曰:“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肃闻言,便入后堂见孙权。权怒气未息,顾谓肃曰:“孔明欺吾太甚!”肃曰:“臣亦以此责孔明,孔明反笑主公不能容物。破曹之策,孔明不肯轻言,主公何不求之?”权回嗔作喜曰:“原来孔明有良谋,故以言词激我。我一时浅见,几误大事。”便同鲁肃重复出堂,再请孔明叙话。权见孔明,谢曰:“适来冒渎威严,幸勿见罪。”孔明亦谢曰:“亮言语冒犯,望乞恕罪。”权邀孔明入后堂,置酒相待。

这首诗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三国演义 · 第四十三回 ·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座上一人”是指坐在座位上的一个人物,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这里他质疑孔明的言论是否合理和正统。

诸葛视之,乃严酸也。    

“诸葛”指的是诸葛亮,他对提问的人物进行了观察,发现对方是一个“严酸”,即一个严肃而又尖酸的人。这里的“严酸”可能暗指对方的性格或态度过于苛刻、尖锐。

孔明视其人,乃严酸也。    

诸葛亮再次提到这个名叫“严酸”的人,进一步确认了他的性格特征。

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诸葛亮回答说,那些寻找书本中文字来支持自己观点的人是“世间的腐儒”。他举例说古代的伊尹(商朝的贤相)、姜太公(周朝的辅政大臣)以及张良、陈平和邓禹、耿弇等人都有一定的政治才能,能够振兴国家。而那些在书斋里钻研经书、写文章的人则显得有些迂腐和无能。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另一个提问的人大声反驳说,孔明喜欢说大话,不一定真的有学问,这可能会被儒家学者嘲笑。

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    

诸葛亮看到这个人就是严酸,他是汝阳县的程德枢。

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诸葛亮回答说,儒士可以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种。君子的儒者会忠诚于国家、热爱祖国,坚守正义反对邪恶,尽力使自己的德行惠及当代、名声流传后世。而小人的儒者只会追求文学艺术方面的技巧,一生都在研究写作赋诗,直到年老头发白了还在不停地写作。他们虽然有很多作品,但是内心却没有任何策略或谋略。杨雄就是因为沉迷于自己的文章而最终在王莽手下屈服自杀。这就是小人儒者的典型例子。即使一个人每天能创作一万字的文章,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程德枢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其他人看到孔明的回答如此流畅,都感到非常惊讶和失望。

时座上张温、骆统二人,又欲问难。    

这时座位上的另外两个人张温、骆统也想提出问题为难孔明。

忽一人自外而入,厉声言曰:“孔明乃当世奇才,君等以唇舌相难,非敬客之礼也。曹操大军临境,不思退敌之策,乃徒斗口耶!”    

突然有一个人从外面走进来,高声地说:“孔明是当今的人才,你们用言语来为难他,这不是敬重客人的礼仪啊。现在曹操的军队逼近,你们却不想办法退敌,反而在这里争论吗?”

众视其人,乃零陵人,姓黄,名盖,字公覆,现为东吴粮官。    

大家一看那个人是零陵人,姓黄,叫盖,字公覆。他现在在东吴做粮官。

孔明曰:“诸君不知世务,互相问难,不容不答耳。”    

孔明说:“各位不了解世事人情,相互提问辩论,这是不允许回避的。”

于是黄盖与鲁肃引孔明入。至中门,正遇诸葛瑾,孔明施礼。    

于是黄盖和鲁肃带着孔明到了中门。刚好遇到诸葛瑾,两人互相行礼问候。

诸葛瑾曰:“贤弟既到江东,如何不来见我?”    

诸葛瑾说:“贤弟既然来到江东,为什么不来拜访我呢?”

说完自去。鲁肃谓孔明曰:“适间所嘱,不敢忘矣!”    

鲁肃说:“我刚才说的话你还记得吗?”

孔明引至堂上,孙权降阶而迎,优礼相待。    

孔明把鲁肃带到大厅上去,孙权亲自走下台阶迎接,热情地招待他。

升堂,孙权谓孔明曰:“近闻先生言行超世,今特致聘于将军。”    

孙权说:“我最近听说您的言论和行为都非常卓越,因此特地向您的将军职位发出邀请。”

孔明对曰:“亮生于乱世,长于军旅。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感君隆意,但有微劳,不可驱驰。”    

孔明回答说:“我是一个生活在动乱时代的人,从小就在军队里混日子。如果能够在乱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不去追求名声和地位,那么对于您的盛情邀请来说就足够感谢的了。我只是希望有一个小小的机会能够为国家效力,不需要被驱使去做什么。”

亮自以曾备御使之职,不宜复有顾藉。权曰:“吾虽承父兄余业,合祀宗庙,自恨无以塞责。”孔明唯笑不对。    

孔明认为自己之前作为过御使官,不应该再有其他的考虑。孙权说:“我曾经继承了父亲和哥哥的遗愿,祭祀宗庙。但是我很遗憾没有什么可以报答。”孔明只是微笑而不作回应。

权曰:“孤向日蒙先生教命,未尝敢忘。今得相对,幸甚!”    

孙权说:“我之前曾经得到过你的指导教导,我并没有忘记。现在有机会和你见面谈话,我非常幸运!”

权请先归府,更衣持节。    

孙权邀请孔明先回去休息一下,换上正式的衣服并拿着委任状再回来见自己。

座上文武分两行而立。鲁肃于孔明侧,孔明不顾。    

座位上的文武官员分成两部分站立着,鲁肃站在孔明的旁边。孔明没有理睬他。

肃曰:“适间所言,将军莫投虚发!望足下用心报国。”    

鲁肃说:“我刚才说的话您不要当成耳边风啊!希望将军能够尽心竭力地为国效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