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乃以此言告知周瑜。瑜怒曰:“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聚铁山断操粮道:”肃又将此言告孔明。孔明笑曰:“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吾故以片言戏之,公瑾便容纳不下。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侯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成;如各相谋害,大事休矣。操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备?公瑾若去,必为所擒。今只当先决水战,挫动北军锐气,别寻妙计破之。望子敬善言以告公瑾为幸。”鲁肃遂连夜回见周瑜,备述孔明之言。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肃曰:“今用人之际,望以国家为重。且待破曹之后,图之未晚。”瑜然其说。

却说玄德分付刘琦守江夏,自领众将引兵往夏口。遥望江南岸旗幡隐隐,戈戟重重,料是东吴已动兵矣,乃尽移江夏之兵,至樊口屯扎。玄德聚众曰:“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不知事体如何。谁人可去探听虚实回报?”糜竺曰:“竺愿往。”玄德乃备羊酒礼物,令糜竺至东吴,以犒军为名,探听虚实。竺领命,驾小舟顺流而下,径至周瑜大寨前。军士入报周瑜,瑜召入。竺再拜,致玄德相敬之意,献上酒礼。瑜受讫,设宴款待糜竺。竺曰:“孔明在此已久,今愿与同回。”瑜曰:“孔明方与我同谋破曹,岂可便去?吾亦欲见刘豫州,共议良策;奈身统大军,不可暂离。若豫州肯枉驾来临,深慰所望。”竺应诺,拜辞而回。肃问瑜曰:“公欲见玄德,有何计议?”瑜曰:“玄德世之枭雄,不可不除。吾今乘机诱至杀之,实为国家除一后患。”鲁肃再三劝谏,瑜只不听,遂传密令:“如玄德至,先埋伏刀斧手五十人于壁衣中,看吾掷杯为号,便出下手。”却说糜竺回见玄德,具言周瑜欲请主公到彼面会,别有商议。玄德便教收拾快船一只,只今便行。云长谏曰:“周瑜多谋之士,又无孔明书信,恐其中有诈,不可轻去。”玄德曰:“我今结东吴以共破曹操,周郎欲见我,我若不往,非同盟之意。两相猜忌,事不谐矣。”云长曰:“兄长若坚意要去,弟愿同往。”张飞曰:“我也跟去。”玄德曰:“只云长随我去。翼德与子龙守寨。简雍固守鄂县。我去便回。”分付毕,即与云长乘小舟,并从者二十余人,飞棹赴江东。玄德观看江东艨艟战舰、旌旗甲兵,左右分布整齐,心中甚喜。军士飞报周瑜:“刘豫州来了。”瑜问:“带多少船只来?”军士答曰:“只有一只船,二十余从人。”瑜笑曰:“此人命合体矣!”乃命刀斧手先埋伏定,然后出寨迎接。玄德引云长等二十余人,直到中军帐,叙礼毕,瑜请玄德上坐。玄德曰:“将军名传天下,备不才,何烦将军重礼?”乃分宾主而坐。周瑜设宴相待。

诗句:肃乃以此言告知周瑜,瑜怒曰:“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聚铁山断操粮道:”
译文:鲁肃把这些话告诉了周瑜。周瑜大怒道:“你怎么能欺骗我我不会陆战呢!不用你去,我自己带领一万人去聚铁山切断曹操的粮道。”
注释:这句描述了周瑜得知鲁肃的建议后的反应,他生气地表示不会让鲁肃去执行这个任务。

诗句:孔明笑曰:“公瑾令吾断粮者,实欲使曹操杀吾耳。吾故以片言戏之,公瑾便容纳不下。目今用人之际,只愿吴侯与刘使君同心,则功可成;如各相谋害,大事休矣。
译文:诸葛亮笑着说:“公瑾让我断粮,其实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陷害我。我只是开个玩笑,但公瑾却不能容忍。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我只希望东吴的孙权和西蜀的刘备能够齐心协力,那么我们就可以成功;如果各自心怀鬼胎,那么大业就结束了。”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当前形势的看法,他警告周瑜不要因为个人恩怨影响大局。

诗句:玄德分付刘琦守江夏,自领众将引兵往夏口。遥望江南岸旗幡隐隐,戈戟重重,料是东吴已动兵矣,乃尽移江夏之兵,至樊口屯扎。玄德聚众曰:“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不知事体如何。谁人可去探听虚实回报?”糜竺曰:“竺愿往。”玄德乃备羊酒礼物,令糜竺至东吴,以犒军为名,探听虚实。竺领命,驾小舟顺流而下,径至周瑜大寨前。军士入报周瑜,瑜召入。竺再拜,致玄德相敬之意,献上酒礼。瑜受讫,设宴款待糜竺。竺曰:“孔明在此已久,今愿与同回。”瑜曰:“孔明方与我同谋破曹,岂可便去?吾亦欲见刘豫州,共议良策;奈身统大军,不可暂离.若豫州肯枉驾来临,深慰所望。”竺应诺,拜辞而回。
译文:刘备分派刘琦守卫江夏,自己率领其他将领带兵前往夏口。远远望去,长江岸边旌旗招展,战甲森严,料想是东吴已经出兵了。于是刘备把所有的江夏的军队都撤了回来,在樊口驻扎下来。刘备召集部下说:“孔明一走东吴,音讯全无,不知道那边的情况怎么样。谁能去探听一下具体情况回来汇报一声?”麋竺说:“我愿意去。”刘备准备了一些羊酒礼物,让麋竺到东吴去作为犒劳军队的名义,打听一下实际情况如何。麋竺接受了这个任务,驾着小船顺流而下,直接来到了周瑜的大本营。士兵们进来报告,周瑜召见了麋竺。麋竺行了一礼,向刘备表示敬意,并送上酒食。周瑜接受了酒食,设下盛宴招待麋竺。麋竺说:“孔明在这里已经很久了,现在我想和他一起回去。”周瑜说:“孔明刚刚和我商量过共同消灭曹操的计划,怎么可以就这样离开?我也想要见一见刘豫州,共同商讨一些好的办法,只是我现在统领着大军,不能暂时离开。如果您能屈尊前来拜访,我非常欣慰。”麋竺答应了,告辞返回。
注释:这里描述了刘备派遣麋竺去东吴探听消息的整个过程,以及他的计划。

诗句:瑜曰:“孔明方与我同谋破曹,岂可便去?吾亦欲见刘豫州,共议良策;奈身统大军,不可暂离。若豫州肯枉驾来临,深慰所望。”
译文:周瑜说:“孔明刚刚和我一起策划打败曹操,怎么能就这么离开呢?我也很想去见刘豫州,共商国事;但是我现在统帅大军,不能离开。如果您能屈尊来访,我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
注释:这句表明了周瑜虽然想要邀请刘备前来讨论国家大事,但是他自己也肩负着重任,暂时不能离开。

诗句:肃问瑜曰:“公欲见玄德,有何计议?”瑜曰:“玄德世之枭雄,不可不除。吾今乘机诱至杀之,实为国家除一后患。”
译文:鲁肃问周瑜:“您想让我去见刘备,有什么打算吗?”周瑜说:“刘备是当世的英雄豪杰,不能不除掉。现在我趁机把他引诱到我这里并杀掉他,实在是为国家除去一个后患。”
注释:这句描述了周瑜想要除掉刘备的想法。

赏析:
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周瑜和刘备、张飞、鲁肃等人物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决策过程。例如,刘备在被邀请参加宴会时表现出了对周瑜的尊重和信任;而周瑜则在考虑如何除掉刘备的问题上表现出了狡猾和阴险的一面。整首诗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和激烈的冲突,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战争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