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败回。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操曰:“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

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东,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矴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张允。”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正窥看间,早有曹军飞报曹操,说:“周瑜偷看吾寨。”操命纵船擒捉。瑜见水寨中旗号动,急教收起矴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船已离了十数里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

诗句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译文

三国时期,曹操的军队在三江口遭遇失败,被周瑜的水军打败。面对这种局势,曹操决定重新整顿水兵,并让蔡瑁和张允负责此事。蔡瑁和张允认为荆州的水军久未训练,加上青州和徐州的士兵对水战不熟悉,所以导致这次战败。于是他们决定首先建立水军基地,然后分别让青州的部队在中间,荆州的部队在外面。每天进行训练,直到熟练后才能使用。

注释

  1.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罗贯中所著。
  2. 第四十五回:指《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的内容,是这一回的主要情节。
  3. 三江口: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长江入海口附近,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场之一。
  4. 曹操折兵:指曹操的军队在这里遭受失败。
  5. 群英会蒋干中计:指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故事,蒋干(字子云)曾因贪图美色而被周瑜利用,导致曹操的东吴军队大败,这个事件也成为了“假投降”的经典例子。

赏析

本段描述了曹操在三江口遭遇挫败,随后重整水师,任命蔡瑁和张允负责训练水军。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曹操在军事上的智慧和果断,以及他对失败后的调整与反思。同时,也体现了周瑜善于利用对手的弱点,通过巧妙的策略来取得胜利。

这段文字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战争中对于水战的重视和依赖。水战在三国时期尤其重要,因为长江作为天然河流,对陆上作战构成了极大的障碍。因此,掌握水战技能对于任何军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段文字也展示了三国时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曹操、周瑜等人物之间的较量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还包括政治、外交等多方面。而“群英会蒋干中计”这一故事,更凸显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的智慧与策略运用,以及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