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曹操连得二书,心中疑惑不定,聚众谋士商议曰:“江左甘宁,被周瑜所辱,愿为内应;黄盖受责,令阚泽来纳降:俱未可深信。谁敢直入周瑜寨中,探听实信?”蒋干进曰:“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操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干驾小舟,径到江南水寨边,便使人传报。周瑜听得干又到,大喜曰:“吾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遂嘱付鲁肃:“请庞士元来,为我如此如此。”原来襄阳庞统,字士元,因避乱寓居江东,鲁肃曾荐之于周瑜。统未及往见,瑜先使肃问计于统曰:“破曹当用何策?”统密谓肃曰:“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除非献‘连环计’,教他钉作一处,然后功可成也。”肃以告瑜,瑜深服其论,因谓肃曰:“为我行此计者,非庞士元不可。”肃曰:“只怕曹操奸猾,如何去得?”周瑜沉吟未决。正寻思没个机会,忽报蒋干又来。瑜大喜,一面分付庞统用计;一面坐于帐上,使人请干。

诗句

第一句: 三国演义 · 第四十七回 ·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这句诗直接描述了故事的开头,指出了《三国演义》中的第47回,其中阚泽和庞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译文

第二句: 曹操收到两份书信,心中感到疑惑不已。

  • 注释: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收到了来自江左(今江苏一带)的甘宁和黄盖的书信,但信中的内容让他感到困惑。

第三句: 他召集手下谋士商议此事。

  • 注释: 曹操召集了他的智囊团成员进行讨论,目的是要解决这两条信息带来的疑虑。

赏析

第四句: “江左甘宁,被周瑜所辱,愿为内应;黄盖受责,令阚泽来纳降:俱未可深信。”

  • 赏析: 这一部分描绘了两位重要的武将:甘宁和黄盖。甘宁曾遭到周瑜的侮辱,而黄盖则因为被责备而请求阚泽前来投降。这些人物在故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他们的行动和决策直接影响了后续的发展。这里的“内应”和“纳降”都是战争中常用的术语,指代了内部人员和投降的行动。

第五句: “谁敢直入周瑜寨中,探听实信?”

  • 赏析: 这是对曹操的提问,表达了他对如何获得准确信息的思考。通过询问是否有人能够直接进入敌方基地以获取真实的情报,展现了曹操对于战争细节的关注和求知欲。

第六句: “蒋干进曰:‘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

  • 赏析: 蒋干作为曹操的谋士之一,曾经试图前往东吴失败而归,现在他再次提出愿意再次尝试去东吴以取得真实信息。这反映了他的忠诚和愿意承担风险的态度。

结语

这首诗通过对曹操和他的谋士的对话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来展现三国时代的复杂局势和人物之间的智慧斗争。通过这些对话和事件,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政治和军事动态,以及人物之间的心理变化和战略考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