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长沙太守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是时听知云长军到,便唤老将黄忠商议。忠曰:“不须主公忧虑。凭某这口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原来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言未毕,阶下一人应声而出曰:“不须老将军出战,只就某手中定活捉关某。”韩玄视之,乃管军校尉杨龄。韩玄大喜,遂令杨龄引军一千,飞奔出城。约行五十里,望见尘头起处,云长军马早到。杨龄挺枪出马,立于阵前骂战。云长大怒,更不打话,飞马舞刀,直取杨龄。龄挺枪来迎。不三合,云长手起刀落,砍杨龄于马下。追杀败兵,直至城下。韩玄闻之大惊,便教黄忠出马。玄自来城上观看。忠提刀纵马,引五百骑兵飞过吊桥。云长见一老将出马,知是黄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摆开,横刀立马而问曰:“来将莫非黄忠否?”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云长曰:“特来取汝首级!”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黄忠收军入城。云长也退军,离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诗句:
却说长沙太守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是时听知云长军到,便唤老将黄忠商议。忠曰:“不须主公忧虑。凭某这口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原来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言未毕,阶下一人应声而出曰:“不须老将军出战,只就某手中定活捉关某。”韩玄视之,乃管军校尉杨龄。韩玄大喜,遂令杨龄引军一千,飞奔出城。约行五十里,望见尘头起处,云长军马早到。杨龄挺枪出马,立于阵前骂战。云长大怒,更不打话,飞马舞刀,直取杨龄。龄挺枪来迎。不三合,云长手起刀落,砍杨龄于马下。追杀败兵,直至城下。韩玄闻之大惊,便教黄忠出马。玄自来城上观看。忠提刀纵马,引五百骑兵飞过吊桥。云长见一老将出马,知是黄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摆开,横刀立马而问曰:“来将莫非黄忠否?”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云长曰:“特来取汝首级!”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韩玄恐黄忠有失,鸣金收军。黄忠收军入城。云长也退军,离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译文:
在三国时期,长沙太守韩玄性格急躁,喜欢杀人,人们都讨厌他。这时他听说关羽的军队来了,就召唤老将黄忠商量对策。黄忠自信满满地说:“不用您担心。只要我手中的刀和弓,就算是千军万马,也能一一斩下。” 原来黄忠能拉开二石的弓,箭法百发百中。话音刚落,台阶下的一个人站出来说:“不需要老将军亲自出战,只需在我手中就能活捉关某。”韩玄一看,原来是管军校尉杨龄。韩玄非常高兴,于是命令杨龄带领一千人出发,飞奔出城。走了大约五十里路,他们看到尘土飞扬的地方,关羽的军队已经到了。杨龄抽出长枪站在阵前挑战。关羽大怒,也不多说话,骑着赤兔马挥舞着刀冲上前去。杨龄举枪迎战。不到三个回合,关羽就出手了,一刀砍在杨龄的马肚子上,将其斩落下马。继续追击败兵,一直追到城墙下。韩玄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吃惊,于是命令黄忠出来交战。韩玄亲自登上城墙观看。黄忠提起刀骑马,带着五百名骑兵飞越吊桥。关羽看到他后,知道是黄忠,便一字摆开五百名手持刀的士兵,举刀朝黄忠大声问道:“来将莫非是黄忠吗?”黄忠回答说:“既然知道我的名字,又怎敢侵犯我的地界!”关羽说:“专门来取你的首级!”说完这句话,两匹马相撞了一百多次,双方都没有分出胜负。韩玄害怕黄忠会有所损失,于是鸣金收兵。黄忠也收兵进入城中。关羽也退兵离开城市十里扎营,心中暗中考虑:“老将军黄忠名不虚传:打了一百合,完全没有任何破绽。明天一定要使用拖刀计,背砍取胜。”
注释:
- 荆州:指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古代为三国之一蜀汉的领土。
- 云长即关羽:关羽字云长,本名重,因仰慕刘备的仁德而改其名为“羽”,后来因其勇猛善战被称为“美髯公”。
- 长沙太守韩玄:长沙郡的行政长官,此处指韩玄本人。
- 性情急:形容韩玄性格急躁,容易冲动行事。
- 轻于杀戮:形容韩玄对待士兵严厉、残忍。
- 二石力之弓:二石指的是弓的拉力强度,二石力之弓说明黄忠使用的弓箭拉力非常大。
- 老将黄忠:黄忠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以其英勇善战闻名。
- 拖刀计:一种计策,利用对手的力量和速度优势进行攻击,是一种高难度的战斗策略。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三国时期长沙太守韩玄与关羽之间的一段对话和战斗。通过对话可以看出韩玄性格急躁、易怒;同时通过描述黄忠的勇猛和关羽的智谋,展示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形象。诗中的情节生动有趣,充满了战争的紧张氛围。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对话和战斗描写,展现了三国历史的魅力和英雄人物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