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阜告马超曰:阜妻死于临洮,乞告两个月假,归葬其妻便回。马超从之。杨阜过历城,来见抚彝将军姜叙。叙与阜是姑表兄弟:叙之母是阜之姑,时年已八十二。当日,杨阜入姜叙内宅,拜见其姑,哭告曰:“阜守城不能保,主亡不能死,愧无面目见姑。马超叛君,妄杀郡守,一州士民,无不恨之。今吾兄坐据历城,竟无讨贼之心,此岂人臣之理乎?”言罢,泪流出血。叙母闻言,唤姜叙入,责之曰:“韦使君遇害,亦尔之罪也。”又谓阜曰:“汝既降人,且食其禄,何故又兴心讨之?”阜曰:“吾从贼者,欲留残生,与主报冤也。”叙曰:“马超英勇,急难图之。”阜曰:“有勇无谋,易图也。吾已暗约下梁宽、赵衢。兄若肯兴兵,二人必为内应。”叙母曰:“汝不早图,更待何时,谁不有死,死于忠义,死得其所也。勿以我为念。汝若不听义山之言,吾当先死,以绝汝念。”
诗句
- 杨阜告马超曰: 杨阜向马超提出请假请求,希望在临洮处理完妻子的后事后再返回。
- 马超从之: 马超同意了杨阜的请假请求。
- 杨阜过历城,来见抚彝将军姜叙: 杨阜离开临洮后前往历城拜访姜叙。
- 叙与阜是姑表兄弟: 姜叙和杨阜是通过姑母成为亲戚关系的。
- 叙之母是阜之姑,时年已八十二: 姜叙的母亲是杨阜的姑姑,年龄已经八十多岁。
- 当日,杨阜入姜叙内宅,拜见其姑,哭告曰: 杨阜那天到姜叙家中拜访姑姑。
- “吾守城不能保,主亡不能死,愧无面目见姑: 杨阜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愧疚。
- “马超叛君,妄杀郡守,一州士民,无不恨之: 杨阜指出马超的行为让整个地区的人都感到愤怒。
- 今吾兄坐据历城,竟无讨贼之心,此岂人臣之理乎?”言罢,泪流出血: 杨阜质疑姜叙对国家大事的态度。
- 韦使君遇害,亦尔之罪也: 姜叙的母亲责备姜叙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
- 汝既降人,且食其禄,何故又兴心讨之? 姜叙质问杨阜为何还要反对马超。
- “吾从贼者,欲留残生,与主报冤也: 杨阜解释自己加入马超的原因是为了给死去的主公报仇。
- “有勇无谋,易图也。吾已暗约下梁宽、赵衢。兄若肯兴兵,二人必为内应: 姜叙认为杨阜的计划容易实现。
- “汝不早图,更待何时,谁不有死,死于忠义,死得其所也: 姜叙鼓励杨阜尽快行动。
- “勿以我为念。汝若不听义山之言,吾当先死,以绝汝念: 姜叙警告杨阜不要过于执着于他的话。
译文
杨阜告诉马超说他的妻子在临洮去世了,他请求两个月的假期去安葬她的遗体。马超答应了他的请求。杨阜经过历城来到了那里,去见姜叙。他们是姑表兄弟:姜叙的母亲是杨阜的姑姑,当时她已经八十多岁了。当天,杨阜走进了姜叙的内宅拜见了他姑姑,并且哭泣着告诉姜叙:“我在守城的时候无法保护我的妻儿,当主公死亡的时候也无法为他殉节,我感到非常惭愧,没脸再见你。”马超反叛了他的君主,杀害了郡守,全州的百姓都对他的行径感到愤怒。现在我哥哥占据着历城,却没有任何讨伐贼寇的决心,这难道是一个人臣应该做的事情吗?”话音刚落,他的眼泪就流了出来,流出的血滴在地上。姜叙的母亲听到这些话后,召姜叙过来责问:“韦使君被害,这也是你的罪过!”她又说杨阜:“既然你已经投降了敌人,就应该吃他们的俸禄,为什么还要挑起讨伐他们的战斗呢?”杨阜回答说:“我加入敌人,是想要保留一条生路,为死去的主公报仇。”姜叙说:“马超非常勇猛,我们很难对付他。”杨阜说:“他有勇无谋,这是很容易对付的。我已经秘密地约好下梁宽和赵衢。如果你肯出兵,他们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内应。”姜叙的母亲说:“你不早点采取行动,还等什么呢?谁能不死,如果死在忠诚和正义之中,那也是值得的。不要因为我的事情而烦恼。如果你不听我劝告的话,我就会先死了,这样你就可以断绝这个念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杨阜和马超的对话,展示了杨阜的忠诚和勇敢以及他对正义的追求。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局势和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诗中的一些关键词如“忠诚”、“勇敢”、“正义”都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些关键词的使用,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作品的主题,即忠诚和勇气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