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费观、李严点三万军来守绵竹。益州太守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上书与刘璋,请往汉中借兵。璋曰:“张鲁与吾世仇,安肯相救?”和曰:“虽然与我有仇,刘备军在雒城,势在危急,唇亡则齿寒,若以利害说之,必然肯从。”璋乃修书遣使前赴汉中。却说马超自兵败入羌,二载有余,结好羌兵,攻拔陇西州郡。所到之处,尽皆归降;惟冀城攻打不下。刺史韦康,累遣人求救于夏侯渊。渊不得曹操言语,未敢动兵。韦康见救兵不来,与众商议:“不如投降马超。”参军杨阜哭谏曰:“超等叛君之徒,岂可降之?”康曰:“事势至此,不降何待?”阜苦谏不从。韦康大开城门,投拜马超。超大怒曰:“汝今事急请降,非真心也!”将韦康四十余口尽斩之,不留一人。有人言:“杨阜劝韦康休降,可斩之。”超曰:“此人守义,不可斩也。”复用杨阜为参军。阜荐梁宽、赵衢二人,超尽用为军官。
诗: 三国演义 · 第六十四回 ·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译文: 费观、李严带领三万士兵来到绵竹,守卫此地。益州太守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上书刘璋请求向汉中借兵。刘璋说:“张鲁与我们世仇,怎能肯相救?”董和说:“虽然有世仇,但刘备军在雒城,形势危急,唇亡齿寒。如果用利害关系说服他们,必然会答应。”刘璋就写了书信派使者前往汉中。马超自战争失败后入羌,已经过去两年多,与羌兵结好,攻克了陇西的州郡。所到之处,全部归降;唯独冀城攻不下来。刺史韦康多次派人向夏侯渊求救,因曹操未发令,夏侯渊不敢行动。韦康见救援不来,与部众商议:“不如投降马超。”参军杨阜哭谏:“超等人是叛君之徒,怎能降之!”韦康说:“现在形势如此,不降还能怎么办?”杨阜苦劝不听。韦康打开城门投降马超。马超大怒:“汝如今事急请降,不是真心!”将韦康四十余口斩尽,不留一人。有人言:“杨阜劝韦康不要降,可以斩之。”马超却说:“此人守义,不能斩。”复用杨阜为参军。杨阜推荐梁宽、赵衢二人,马超全用他们做军官。
注释: 马超被杨阜和梁宽、赵衢从城墙上射杀,全家被杀。 马超兵败进入羌族地区,又经过两年多,与羌人结好,并攻克了陇西的州郡。 马超自战争失败后入羌,已经过去两年多,与羌兵结好,攻克了陇西的州郡。所到之处,全部归降;唯独冀城攻不下。
赏析: 马超是西凉军阀之一,与刘备、张飞有旧怨。他投靠羌族部落,并与诸葛亮有过数次较量。杨阜作为董和的参军,在关键时刻劝韦康投降马超,虽遭反对但也体现了其坚守忠诚的一面。马超最终对杨阜等忠心耿耿的官员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显示了他性格中的冷酷一面。杨阜的忠诚和勇敢,成为三国时期忠诚与背叛斗争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