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闻言,怒气冲塞,疮口迸裂,昏绝于地。众将救醒,公顾谓司马王甫曰:“悔不听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问:“沿江上下,何不举火?”探马答曰:“吕蒙使水手尽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将精兵伏于?冓?鹿之中,先擒了守台士卒,因此不得举火。”公跌足叹曰:“吾中奸贼之谋矣!有何面目见兄长耶!”管粮都督赵累曰:“今事急矣,可一面差人往成都求救,一面从旱路去取荆州。”关公依言,差马良、伊籍赍文三道,星夜赴成都求救;一面引兵来取荆州,自领前队先行,留廖化、关平断后。却说樊城围解,曹仁引众将来见曹操,泣拜请罪。操曰:“此乃天数,非汝等之罪也。”操重赏三军,亲至四冢寨周围阅视,顾谓众将曰:“荆州兵围堑鹿角数重,徐公明深入其中,竟获全功。孤用兵三十余年,未敢长驱径入敌围。公明真胆识兼优者也!”众皆叹服。操班师还于摩陂驻扎。徐晃兵至,操亲出寨迎之,见晃军皆按队伍而行,并无差乱。操大喜曰:“徐将军真有周亚夫之风矣!”遂封徐晃为平南将军,同夏侯尚守襄阳,以遏关公之师。操因荆州未定,就屯兵于摩陂,以候消息。却说关公在荆州路上,进退无路,谓赵累曰:“目今前有吴兵,后有魏兵,吾在其中,救兵不至,如之奈何?”累曰:“昔吕蒙在陆口时,尝致书君侯,两家约好,共诛操贼,今却助操而袭我,是背盟也。君侯暂驻军于此,可差人遗书吕蒙责之,看彼如何对答。”关公从其言,遂修书遣使赴荆州来。
诗句及译文: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十六回中,徐晃与关羽之间的战争是这一章的重点。徐晃深入敌方腹地,成功地将吕蒙的军队击败并取得了胜利。而关公则因军中缺粮,不得不求助于曹军,但最终未能得到援助,被迫败走麦城。
关键词解释:
- 徐公明:指徐晃。他是曹操麾下的名将,以勇猛著称,此战大败吕蒙的军队。
- 关羽:蜀汉国的一位著名将领,以其忠诚和勇猛闻名于世,但在此战役中遭遇失败。
- 糜芳:荆州牧,原为刘备的部下,后投降东吴。
- 傅士仁:荆州守将,后来背叛关羽投降东吴。
- 麦城: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宣恩县,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地点。此战役发生在沔水附近,对整个三国时期的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析:
徐晃的勇猛和智慧在这场战役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他不仅深入敌后,巧妙地利用地形进行战斗,而且还成功阻止了敌军的进攻,展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此同时,关羽的失败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关羽虽然是一位英勇的将领,但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也必须考虑实际情况和自身的局限。此外,糜芳和傅士仁的行为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复杂性,他们原本是刘备的部下,但最终却背叛了曾经的主人,这反映了战争中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