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曹丕闻曹彰提兵而来,惊问众官;一人挺身而出,愿往折服之。众视其人,乃谏议大夫贾逵也。曹丕大喜,即命贾逵前往。逵领命出城,迎见曹彰。彰问曰:“先王玺绶安在?”逵正色而言曰:“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先王玺绶,非君侯之所宜问也。”彰默然无语,乃与贾逵同入城。至宫门前,逵问曰:“君侯此来,欲奔丧耶?欲争位耶?”彰曰:“吾来奔丧,别无异心。”逵曰:“既无异心,何故带兵入城?”彰即时叱退左右将士,只身入内,拜见曹丕。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将本部军马尽交与曹丕。丕令彰回鄢陵自守,彰拜辞而去。
于是曹丕安居王位,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封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大小官僚,尽皆升赏。谥曹操曰武王,葬于邺郡高陵,令于禁董治陵事。禁奉命到彼,只见陵屋中白粉壁上,图画关云长水淹七军擒获于禁之事:画云长俨然上坐,庞德愤怒不屈,于禁拜伏于地,哀求乞命之状。原来曹丕以于禁兵败被擒,不能死节,既降敌而复归,心鄙其为人,故先令人图画陵屋粉壁,故意使之往见以愧之。当下于禁见此画像,又羞又恼,气愤成病,不久而死。后人有诗叹曰:“三十年来说旧交,可怜临难不忠曹。知人未向心中识,画虎今从骨里描。”
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贾逵折服曹彰
译文:
却说曹丕闻听曹彰率兵前来,惊问众人。一人挺身而出,愿往说服之。众人视其人,乃谏议大夫贾逵也。曹丕大喜,即命贾逵前往。贾逵领命出城,迎见曹彰。彰问曰:“先王玺绶安在?”贾逵正色言曰:“家有长子,国有储君。先王玺绶,非君侯之所宜问也。”彰默然无语,乃与贾逵共入城。至宫门前,贾逵问曰:“君侯此来,欲奔丧耶?欲争位耶?”彰曰:“吾来奔丧,别无异心。”贾逵曰:“既无异心,何故带兵入城?”彰即时叱退左右将士,只身入内,拜见曹丕。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将本部军马尽交与曹丕。丕令彰回鄢陵自守,彰拜辞而去。
赏析:
本回叙述了曹操死后,曹丕即位,贾逵为官忠心耿耿却遭陷害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展示了贾逵对国家和兄弟的忠诚,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中权谋的残酷性。
贾逵作为谏议大夫,面对曹彰的质问毫不退缩,直言不讳地指出曹彰不应过问先王玺绶之事,显示了他对职责的忠诚和对权力的尊重。这种正直的品质令人敬佩。
曹丕虽然欣赏贾逵的忠诚,但在得知曹彰可能带来战乱时,命令贾逵出使安抚,但最终未能阻止战乱的发生。这反映出曹丕对局势的判断失误和对贾逵的信任不足。
本回还通过描绘贾逵与曹彰的关系,展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感。当曹彰得知贾逵已死的消息后,悲痛欲绝,这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二人关系的理解和同情。
本回以历史事件为基础,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行动,展示了忠诚、权谋、兄弟情义等多重主题。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深入剖析和解读,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三国演义》,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为人处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