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到。孔明急唤入问之,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郃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孔明大惊曰:“孟达做事不密,死固当然。今司马懿出关,必取街亭,断吾咽喉之路。”便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毕,参军马谡曰:“某愿往。”孔明曰:“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汝虽深通谋略,此地奈无城郭,又无险阻,守之极难。”谡曰:“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孔明曰:“司马懿非等闲之辈;更有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恐汝不能敌之。”谡曰:“休道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有何惧哉!若有差失,乞斩全家。”孔明曰:“军中无戏言。”谡曰:“愿立军令状。”孔明从之,谡遂写了军令状呈上。孔明曰:“吾与汝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相助你去。”即唤王平分付曰:“吾素知汝平生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凡事商议停当而行,不可轻易。如所守无危,则是取长安第一功也。戒之!戒之!”二人拜辞引兵而去。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唤赵云、邓芝分付曰:“今司马懿出兵,与旧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如逢魏兵,或战、或不战,以惊其心。吾自统大军,由斜谷径取郿城;若得郿城,长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诗句
却说孔明在祁山寨中,忽报新城探细人来到。孔明急唤入问之,细作告曰:“司马懿倍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达措手不及;又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为内应:孟达被乱军所杀。今司马懿撤兵到长安,见了魏主,同张郃引兵出关,来拒我师也。”
译文
诸葛亮在祁山的山寨里,突然接到新城的侦察人员报告说:司马懿加快速度行军,用了八天时间就到达了新城。孟达来不及防备,被申耽、申仪、李辅、邓贤等人内应,结果孟达被混乱的军队杀害。现在司马懿已经撤兵回到长安,见到了魏国君主,和张郃一起率领大军从关口出发,来抵抗我们的部队。
注释
- 祁山 - 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战略地点之一,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 新城 - 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 申耽、申仪、李辅、邓贤 - 四位人物的名字,他们是孟达手下的将领,后来背叛孟达,帮助司马懿夺取了新城。
- 司马懿 - 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以谨慎和智慧著称,曾成功击败蜀汉的北伐。
- 街亭 - 地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
- 张郃 - 魏国名将,与司马懿齐名,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者。
- 司马懿出兵 - 指司马懿带领军队从关口出发,准备对抗诸葛亮的部队。
- 箕谷 - 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西部。
- 郿城 - 地名,位于今天陕西省的眉县。
- 斜谷 - 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 姜维 - 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后成为蜀汉的丞相,负责领导蜀汉的军事和政治事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诸葛亮在祁山等待司马懿的消息,得知司马懿已经率军离开长安并准备对抗蜀汉军队的情况。通过对情报的分析,诸葛亮决定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应对司马懿的威胁。诗中体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以及对形势的敏锐洞察。同时,也显示了三国时代战争的残酷性和紧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