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退入后殿,顾左右止有三人:乃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缉乃张皇后之父,曹芳之皇丈也。芳叱退近侍,同三人至密室商议。芳执张缉之手而哭曰:“司马师视朕如小儿,觑百官如草芥,社稷早晚必归此人矣!”言讫大哭。李丰奏曰:“陛下勿忧。臣虽不才,愿以陛下之明诏,聚四方之英杰,以剿此贼。”夏侯玄奏曰:“臣叔夏侯霸降蜀,因惧司马兄弟谋害故耳;今若剿除此贼,臣叔必回也。臣乃国家旧戚,安敢坐视奸贼乱国,愿同奉诏讨之。”芳曰:“但恐不能耳。”三人哭奏曰:“臣等誓当同心灭贼,以报陛下!”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了血诏,授与张缉,乃嘱曰:“朕祖武皇帝诛董承,盖为机事不密也。卿等须谨细,勿泄于外。”丰曰:“陛下何出此不利之言?臣等非董承之辈,司马师安比武祖也?陛下勿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出具体的意思。“曹芳”,即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之弟,三国时期魏国的皇帝,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废了曹魏的皇帝曹芳,自己做了皇帝;“张缉”,即张皇后的父亲,曹芳的皇丈。
译文:
曹操死后,曹丕篡位,建立了曹魏王朝。不久以后,曹芳继承父亲的遗业,成为曹魏王朝的皇帝。有一天,曹芳退入后殿后,看见近侍只有三个人:太常夏侯玄、中书令李丰、光禄大夫张缉(张缉是张皇后的父亲),曹芳叱退近侍,同三人到密室商议。曹芳执张缉之手而哭道:“司马师视朕如小儿,觑百官如草芥,社稷早晚必归此人矣!”言毕大哭。李丰奏道:“陛下勿忧。臣虽不才,愿以陛下之明诏,聚四方之英才,以剿此贼。”夏侯玄奏道:“臣叔夏侯霸降蜀,因惧司马兄弟谋害故耳;今若剿除此贼,臣叔必回也。臣乃国家旧戚,安敢坐视奸贼乱国,愿同奉诏讨之。”曹芳曰:“但恐不能耳。”三人哭奏曰:“臣等誓当同心灭贼,以报陛下!”曹芳脱下龙凤汗衫,咬破指尖,写了血诏,授与张缉,乃嘱之曰:“朕祖武皇帝诛董承,盖为机事不密也。卿等须谨细,勿泄于外。”丰曰:“陛下何出此不利之言?臣等非董承之辈,司马师安比武祖也?陛下勿疑。”
赏析: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主要写曹魏后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这一回主要写曹芳被废之后,朝中大臣们纷纷上表反对,并举荐人才去讨伐司马父子,曹芳坚决拒绝,最后在大臣们的帮助下,曹芳得以复立。这一回的主要人物有夏侯玄、李丰、张缉等。其中,李丰是文官,主张用兵讨伐;张缉是武将,主张用计策;夏侯玄是夏侯氏的后人,主张用武力。这三位大臣虽然观点不同,但都主张要讨伐司马家族,恢复汉朝的统治。
从文学手法上看,作者运用了对话的形式,通过对话展现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展示了曹芳、夏侯玄、李丰等人的不同立场和态度,使得故事更加鲜明突出。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成语,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从主题思想上看,这一回主要描绘了曹魏后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同时也展示了人们对于正义的渴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