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直入后宫。魏主曹芳正与张皇后商议此事。皇后曰:“内廷耳目甚多,倘事泄露,必累妾矣!”正言间,忽见师入,皇后大惊。师按剑谓芳曰:“臣父立陛下为君,功德不在周公之下;臣事陛下,亦与伊尹何别乎?今反以恩为仇,以功为过,欲与二三小臣,谋害臣兄弟,何也?”芳曰:“朕无此心。”师袖中取出汗衫,掷之于地曰:“此谁人所作耶!”芳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战栗而答曰:“此皆为他人所逼故也。朕岂敢兴此心?”师曰:“妄诬大臣造反,当加何罪?”芳跪告曰:“朕合有罪,望大将军恕之!”师曰:“陛下请起。国法未可废也。”乃指张皇后曰:“此是张缉之女,理当除之!”芳大哭求免,师不从,叱左右将张后捉出,至东华门内,用白练绞死。后人有诗曰:“当年伏后出宫门,跣足哀号别至尊。司马今朝依此例,天教还报在儿孙。”

这首诗的标题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百二十回,内容描述的是司马懿在魏国宫廷中的行动和张皇后的命运。诗中通过对话和行动描绘了司马懿的机智与果断以及他对曹芳的态度。

诗句释义:

  1. 师直入后宫 - 描述了司马懿直接进入后宫的场景。
  2. 魏主曹芳正与张皇后商议此事 - 曹芳正在与张皇后讨论某事,可能是关于权力或安全的考虑。
  3. 臣父立陛下为君,功德不在周公之下;臣事陛下,亦与伊尹何别乎? - 表达了司马懿对曹操作为皇帝的敬意,同时质疑曹芳是否应该因为曹操的功绩而拥有更高的权力。
  4. 今反以恩为仇,以功为过,欲与二三小臣,谋害臣兄弟 - 指出曹芳可能利用恩惠来报复功臣,并试图谋害司马懿和他的兄弟。
  5. 此皆为他人所逼故也。朕岂敢兴此心 - 曹芳辩解说这完全是别人逼迫的结果,他不敢有这个念头。
  6. 妄诬大臣造反,当加何罪? - 质问曹芳是否有意诬陷大臣造反,并暗示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7. 伏后哭求免死 - 描述张皇后在被捉之后绝望地请求宽恕她的生命。

译文:

师直入后宫。魏主曹芳正与张皇后商议此事。皇后曰:“内廷耳目甚多,倘事泄露,必累妾矣!”正言间,忽见师入,皇后大惊。师按剑谓芳曰:“臣父立陛下为君,功德不在周公之下;臣事陛下,亦与伊尹何别乎?今反以恩为仇,以功为过,欲与二三小臣,谋害臣兄弟,何也?”芳曰:“朕无此心。”师袖中取出汗衫,掷之于地曰:“此谁人所作耶!”芳魂飞天外,魄散九霄,战栗而答曰:“此皆为他人所逼故也。朕岂敢兴此心?”师曰:“妄诬大臣造反,当加何罪?”芳跪告曰:“朕合有罪,望大将军恕之!”师曰:“陛下请起。国法未可废也。”乃指张皇后曰:“此是张缉之女,理当除之!”芳大哭求免,师不从,叱左右将张后捉出,至东华门内,用白练绞死。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曹操和曹芳之间的关系以及司马懿的智略。诗中不仅展示了曹操对曹芳的尊敬之情,也反映了曹芳面对权力斗争时的无奈与恐慌。特别是最后一段中,张皇后的悲剧性命运和司马懿的决断展现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严峻性和个人命运的脆弱性。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和人物的心理活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