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深离了铁匠人家,行不到三二十步,见一个酒望子挑出在房檐上。智深掀起帘子,入到里面坐下,敲那桌子叫道:“将酒来!”卖酒的主人家说道:“师父少罪,小人住的房屋也是寺里的,本钱也是寺里的,长老已有法旨,但是小人们卖酒与寺里僧人吃了,便要追了小人们本钱,又赶出屋。因此只得休怪。”智深道:“胡乱卖些与洒家吃,俺须不说是你家便了。”店主人道:“胡乱不得,师父别处去吃,休怪休怪。”智深只得起身,便道:“洒家别处吃得,却来和你说话。”出得店门,行了几步,又望见一家酒旗儿直挑出在门前。智深一直走进去,坐下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卖与俺吃。”店主人道:“师父,你好不晓事。长老已有法旨,你须也知,却来坏我们衣饭。”智深不肯动身,三回五次,那里肯卖。智深情知不肯,起身又走,连走了三五家,都不肯卖。智深寻思一计:“若不个道理,如何能勾酒吃。”远远的杏花深处,市梢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智深走到那里看时,却是个傍村小酒店。但见:

水浒传 · 第四回 ·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智深离了铁匠人家,行不到三二十步,见一个酒旗子挑出在房檐上。
译文:鲁智深离开了铁匠家,走了不到三十步,看到一个酒馆的牌子挂在屋檐上。

智深掀开帘子,入到里面坐下,敲那桌子叫道:“将酒来!”卖酒的主人家说道:“师父少罪,小人住的房屋也是寺里的,本钱也是寺里的,长老已有法旨,但是小人们卖酒与寺里僧人吃了,便要追了小人们本钱,又赶出屋。因此只得休怪。”
译文:鲁智深掀开门帘,走进屋内坐下,敲打着桌子大声叫唤道:“把酒拿来!”店主人(卖酒的)回答说:“师父请原谅,我家也住在寺庙旁边,我们的本钱也是寺庙的,长老已经有旨意规定,如果我们卖给寺庙中的僧人喝酒,就会被追回我们的利润,还会被赶走。所以请您不要介意。”

智深道:“胡乱卖些与洒家吃,俺须不说是你家便了。”店主人道:“胡乱不得,师父别处去吃,休怪休怪。”智深只得起身,便道:“洒家别处吃得,却来和你说话。”出得店门,行了几步,又望见一家酒旗儿直挑出在门前。
译文:鲁智深说完之后,店主人就离开了。他走出门后,又走了几步,看到另一家酒馆的门上挂着酒旗。

智深一直走进去,坐下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卖与俺吃。”店主人道:“师父,你好不晓事。长老已有法旨,你须也知,却来坏我们衣饭。”智深不肯动身,三回五次,那里肯卖。智深情知不肯,起身又走,连走了三五家,都不肯卖。
译文:鲁智深坐下来喊道:“老板,赶快拿酒给我喝吧。”店主人说:“师父,您真是不懂事理。长老已经发过法令了,您也知道,可是您还非要买。我实在是不能卖给您酒。”鲁智深三次要求,但店主人都不肯给他酒喝。鲁智深知道店主人的心意后,只好起身再次离开这家酒店。他连续走过了三四家店铺,都没有人愿意卖给他酒。

智深寻思一计:“若不个道理,如何能勾酒吃。”远远的杏花深处,市梢尽头,一家挑出个草帚儿来。智深走到那里看时,却是个傍村小酒店。但见:
译文:鲁智深想了一个办法。于是快步走到了一个偏僻的小村庄,那里有一家小酒馆,门口放着一把扫帚。

注释:1. 铁匠家 - 原文指的是鲁智深所住的铁匠铺,后来成为他逃难途中的暂居之地。2. 法旨 - 原文指代官府对寺庙和僧侣的严格管制政策。3. 寺里 - 原文指寺院,是鲁智深常去的地方,也是他结识林冲、宋江等人的地方。4. 本钱 - 原文指经营酒馆的成本,包括房租、员工工资等。5. 休怪 - 原文意为请对方不要生气。6. 三回五次 - 原文表示鲁智深反复请求店家卖酒多次,但店家都拒绝。7. 邻村小酒店 - 原文描述的是鲁智深在远离繁华都市的小村庄里偶然发现的一家小酒馆。8. 杏花深处 - 原文形容酒馆隐藏在繁花之中。9. 市梢尽头 - 原文描绘了酒馆位于村庄市集的一角,位置较为隐蔽。10. 草帚 - 原文指代小酒馆里提供的简陋物品之一,可能是用来清洁的用具。
赏析:本诗通过描绘鲁智深寻找酒喝的过程,展现了他在旅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从铁匠家到寺庙、再到僻静的小村庄,鲁智深始终坚持不懈地想要找到满足自己饮酒欲望的方式。尽管遭遇了店家的冷漠和法律的限制,但他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示了鲁智深的性格特点——不畏艰难、追求自由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中对环境的描绘也增添了故事的背景色彩,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经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