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深道:“洒家的银子有在这里。”就将银子递与庄家道:“你且卖半只与俺吃。”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吃得口滑,只顾要吃,那里肯住。庄家倒都呆了,叫道:“和尚只恁地罢!”智深睁起眼道:“洒家又不白吃你的,管俺怎地!”庄家道:“再要多少?”智深道:“再打一桶来。”庄家只得又舀一桶来。智深无移时又吃了这桶酒,剩下一脚狗腿,把来揣在怀里。临出门又道:“多的银子,明日又来吃。”吓得庄家目睁口呆,罔知所措,看见他早望五台山上去了。
智深走到半山亭子上,坐了一回,酒却涌上来。跳起身,口里道:“俺好些时不曾拽拳使脚,觉道身体都困倦了,洒家且使几路看。”下得亭子,把两只袖子掿在手里,上下左右使了一回。使得力发,只一膀子搧在亭子柱上,只听得刮剌剌一声响亮,把亭子柱打折了,坍了亭子半边。门子听得半山里响,高处看时,只见鲁智深一步一攧,抢上山来。两个门子叫道:“苦也!前日这畜生醉了,今番又醉得不小可!”便把山门关上,把拴拴了,只在门缝里张时,见智深抢到山门下,见关了门,把拳头擂鼓也似敲门,两个门子那里敢开。智深敲了一回,扭过身来,看了左边的金刚,喝一声道:“你这个鸟大汉,不替俺敲门,却拿着拳头吓洒家,俺须不怕你。”跳上台基,把栅剌子只一拔,却似撧葱般拔开了。拿起一根折木头,去那金刚腿上便打,簌簌的泥和颜色都脱下来。门子张见道:“苦也!”只得报知长老。智深等了一回,调转身来看着右边金刚,喝一声道:“你这厮张开大口,也来笑洒家。”便跳过右边台基上,把那金刚脚上打了两下,只听得一声震天价响,那尊金刚从台基上倒撞下来。智深提着折木头大笑。
【诗句释义】
水浒传 · 第四回 ·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这是一首描绘鲁智深在五台山醉酒后大闹的诗句。
【译文】
鲁智深道:“我的银子在这里。”然后他就把银子递到庄家那里说:“你卖给我一半吧,我想吃狗肉。”庄家连忙取出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放在智深面前。智深大喜,用手扯那狗肉,蘸着蒜泥吃,一连又吃了十来碗酒。吃得口滑,只顾要吃,哪肯停歇。庄家都傻了,喊道:“和尚只这样罢!”智深睁眼笑道:“洒家又不白吃你的,管俺怎地!”庄家道:“再要多少?”智深道:“再打一桶来。”庄家只得又舀了一桶酒。智深不一会儿又吃了这桶酒,剩下一脚狗腿,把来揣在怀里。临出门又道:“多的钱银,明日再来吃。”吓得庄家目睁口呆,不知所措,看见他已经朝五台山上去了。
【注释】
- “洒家”:指鲁智深。
- “就”:立即。
- “银子”:这里指的是鲁智深的钱财。
- “庄家”:此处指文殊院的老板。
- “便”:便是指立刻、马上的意思。
- “半只”:半边,一半。
- “捣”:捣碎。
- “来”:用来。
- “管”:不管。
- “再”:再次。
- “打”:打水或酒的器具。
- “把”:拿。
- “下”:坐下。
- “掿”:捏住。
- “使”:使用。
- “看”:看。
- “手儿”:手部的动作。
- “攧”:跌。
- “打”:打击。
- “擂鼓也似”:形容敲打得极为猛烈。
- “门子”:寺庙里的守卫或仆人。
- “苦也!前日”:”真是苦啊!前天那畜牲醉了。”
- “畜生”:骂人的话,意即野兽。
- “拽拳使脚”:意思是用拳头和脚踢人或物体。
- “使”:施展。
- “一膀子”:一只手。
- “楞”:愣,直。
- “柱”:柱子。
- “坍”:倒塌。
- “半边”:一半,半部分。
- “关”:关闭。
- “擂鼓”:用力敲鼓。
- “把”:持握、抓住的意思。
- “台基”:台阶前的石台。
- “拔”:拔出之意。
- “震天价”:形容声音非常大。
- “大开口”:张开嘴巴大笑或说话。
- “笑洒家”:笑话我。
- “便跳上台基”:便就是随即的意思,跳上台阶。
- “那尊金刚”:那位金刚像。
- “从台基上倒撞下来”:从台阶上掉下来。
- “提”:拿起,提起。
- “大笑”:大声笑着。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鲁智深在五台山的豪放与粗犷,同时也展示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无畏。他的饮酒、打斗和大闹等行为,都体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反抗。同时,这段描述也展现了五台山的壮丽景色和庄户人家的敬畏之心。整体而言,这是一段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文字,让人感受到了古代英雄的风采和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