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青山影里,滚出一伙没头神;烟迷绿树林边,摆着几行争食鬼。人人凶恶,个个狰狞。头巾都戴茜根红,衲袄尽披枫叶赤。缨枪对对,围遮定吃人心肝的小魔王;梢棒双双,簇捧着不养爹娘的真太岁。高声齐道贺新郎,山上大虫来下马。
刘太公看见,便叫庄客大开庄门,前来迎接。只见前遮后拥,明晃晃的都是器械,旗枪尽把红绿绢帛缚着,小喽啰头巾边乱插着野花。前面摆着四五对红纱灯笼,照着马上那个大王。怎生打扮?但见:
头戴撮尖干红凹面巾,鬓傍边插一枝罗帛象生花。上穿一领围虎体挽绒金绣绿罗袍,腰系一条称狼身销金包肚红搭膊。着一双对掩云跟牛皮靴,骑一匹高头卷毛大白马。
那大王来到庄前下了马,只见众小喽啰齐声贺道:“帽儿光光,今夜做个新郎。衣衫窄窄,今夜做个娇客。”刘太公慌忙亲捧台盏,斟下一杯好酒,跪在地下。众庄客都跪着。那大王把手来扶道:“你是我的丈人,如何倒跪我?”太公道:“休说这话,老汉只是大王治下管的人户。”那大王已有七八分醉了,呵呵大笑道:“我与你家做个女婿,也不亏负了你。你的女儿匹配我,也好。我的哥哥大头领不下山来,教传示你。”刘太公把了下马杯。来到打麦场上,见了香花灯烛,便道:“泰山何须如此迎接?”那里又饮了三杯,来到厅上,唤小喽啰教把马去系在绿杨树上。小喽啰把鼓乐就厅前擂将起来,大王上厅坐下,叫道:“丈人,我的夫人在那里?”太公道:“便是怕羞,不敢出来。”大王笑道:“且将酒来,我与丈人回敬。”那大王把了一杯,便道:“我且和夫人厮见了,却来吃酒未迟。”那刘大公一心只要那和尚劝他,便道:“老汉自引大王去。”拿了烛台,引着大王,转入屏风背后,直到新人房前。太公指与道:“此间便是,请大王自入去。”太公拿了烛台,一直去了。未知凶吉如何,先办一条走路。
诗句:
- 雾锁青山影里,滚出一伙没头神;烟迷绿树林边,摆着几行争食鬼。人人凶恶,个个狰狞。头巾都戴茜根红,衲袄尽披枫叶赤。缨枪对对,围遮定吃人心肝的小魔王;梢棒双双,簇捧着不养爹娘的真太岁。高声齐道贺新郎,山上大虫来下马。
译文:
雾气笼罩着青山的轮廓,一群无头怪物从雾中涌出;烟雾弥漫在树林的边缘,几行贪婪之徒争夺食物。人们面目凶狠,个个神情狰狞。他们的头上都戴着红色的头巾,身穿的僧袍则是红色的。他们手持的长矛和棍子相互交叉,形成一个个防御圈,试图阻挡住那些凶猛的敌人。他们齐声欢呼,庆祝新郎的到来,仿佛山中的猛虎下山迎接主人。
注释:
- 雾锁青山:形容山峰被浓雾遮蔽,看不见其全貌。
- 没头神:指没有具体形象或目标的神祇,通常带有神秘和不可捉摸的特点。
- 烟迷绿树:指烟雾弥漫的景象,使得树木显得模糊不清。
- 争食鬼:形容贪吃而贪婪的人,常比喻那些为了利益而争斗的人。
- 缨枪对对:形容长矛成排地排列,形成防御阵势。
- 簇捧:形容紧紧包围或拥戴某人。
- 贺新郎:旧时的一种祝词,用于庆贺新人结婚。
- 山上大虫:这里用“大虫”比喻强大的敌人。
- 刘太公:故事中的地主,此处为主角的姓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典型的江湖草莽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的英勇和豪迈。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动作生动,尤其是“缨枪对对”和“簇捧”两个词语,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也体现了民间传说中兵器与力量的象征意义。此外,诗中的“高声齐道贺新郎”等语句,传达出了一种热烈而紧张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即将发生的故事的激动心情。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紧张的氛围,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武侠气息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