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林冲题罢诗,撇下笔,再取酒来。正饮之间,只见那汉子走向前来,把林冲劈腰揪住,说道:“你好大胆!你在沧州做下迷天大罪,却在这里。见今官司出三千贯信赏钱捉你,却是要怎的?”林冲道:“你道我是谁?”那汉道:“你不是林冲!”林冲道:“我自姓张。”那汉笑道:“你莫胡说。见今壁上写下名字,你脸上文着金印,如何耍赖得过。”林冲道:“你真个要拿我?”那汉笑到:“我却拿你做甚么。你跟我进来,到里面和你说话。”那汉放了手,林冲跟着,到后面一个水亭上,叫酒保点起灯来,和林冲施礼,对面坐下。那汉问道:“却才见兄长只顾问梁山泊路头,要寻船去。那里是强人山寨,你待要去做甚么?”林冲道:“实不相瞒,如今官司追捕小人紧急,无安身处,特投这山寨里好汉入伙,因此要去。”那汉道:“虽然如此,必有个人荐兄长来入伙。”林冲道:“沧州横海郡故友举荐将来。”那汉道:“莫非柴进么?”林冲道:“足下何以知之?”那汉道:“柴大官人与山寨中大王头领交厚,常有书信往来。”原来王伦当初不得地之时,与杜迁投奔柴进,多得柴进留在庄子上住了几时;临起身又赍发盘缠银两,因此有恩。林冲听了便拜道:“有眼不识泰山。愿求大名。”那汉慌忙答礼,说道:“小人是王头领手下耳目。小人姓朱名贵,原是沂州沂水县人氏。山寨里教小弟在此间开酒店为名,专一探听往来客商经过。但有财帛者,便去山寨里报知。但是孤单客人到此,无财帛的放他过去;有财帛的来到这里,轻则蒙汗药麻翻,重则登时结果,将精肉片为羓子,肥肉煎油点灯。却才见兄长只顾问梁山泊路头,因此不敢下手。次后见写出大名来,曾有东京来的人,传说兄长的豪杰,不期今日得会。既有柴大官人书缄相荐,亦是兄长名震寰海,王头领必当重用。”随即叫酒保安排分例酒来相待。林冲道:“何故重赐分例酒食?拜扰不当。”朱贵道:“山寨中留下分例酒食,但有好汉经过,必教小弟相待。既是兄长来此入伙,怎敢有失只应。”随即安排鱼肉盘馔酒肴,到来相待。两个在水亭上吃了半夜酒。林冲道:“如何能勾船来渡过去?”朱贵道:“这里自有船只,兄长放心。且暂宿一霄,五更却请起来同往。”
诗句释义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 仗义是林冲:林冲因其仗义直行而闻名。
- 为人最朴忠:林冲性格朴实忠诚。
- 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林冲在江湖上享有盛名,并吸引众多英雄豪杰。
- 身世悲浮梗:描述了林冲人生的坎坷和命运的飘摇。
- 功名类转蓬:意指林冲虽然有雄心壮志,但像风中的蓬草般四处飘荡,难以安定。
-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林冲未来成就的祝福。
译文
在《水浒传》第十一回中,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 林冲以仗义著称,他的人格最为朴素和忠诚。
- 在江湖上,他声名远扬,聚集了许多英雄豪杰。
- 他的生活充满了悲情与飘摇不定,就像浮萍一样。
- 他的功名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无法稳固。
- 如果将来他能达成自己的志向,那么他将能够威震泰山,统治整个山东省。
赏析
这首诗是《水浒传》中描写林冲的部分,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林冲的人物特性及其遭遇的困境。诗中通过对比“仗义”与“江湖驰闻望”、“朴忠”与“功名类转蓬”,突出了林冲的正直与命运的多舛。同时,通过对未来的展望(“他年若得志”),给读者留下了希望与期盼的空间,增强了故事的情感深度。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情感描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有才华又命运多舛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