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为恋烟花起祸端,阎婆口状去经官。

若非侠士行仁爱,定使圜扉锁凤鸾。

四海英雄思慷慨,一腔忠义动衣冠。

九原难忘朱仝德,千古高名逼斗寒。

话说当时众做公的拿住唐牛儿,解进县里来。知县听得有杀人的事,慌忙出来升厅。众做公的把这唐牛儿簇拥在厅前。知县看时,只见一个婆子跪在左边,一个汉子跪在右边。知县问道:“甚么杀人公事?”婆子告道:“老身姓阎,有个女儿唤做婆惜,典与宋押司做外宅。昨夜晚间,我女儿和宋江一处吃酒,这个唐牛儿一径来寻闹,叫骂出门,邻里尽知。今早宋江出去走了一遭回来,把我女儿杀了。老身结扭到县前,这唐二又把宋江打夺了去。告相公做主。”知县道:“你这厮怎敢打夺了凶身?”唐牛儿告道:“小人不知前后因依。只因昨夜去寻宋江搪碗酒吃,被这阎婆叉小人出来。今早小人自出来卖糟姜,遇见阎婆结扭宋押司在县前。小人见了,不合去劝他,他便走了。却不知他杀死他女儿的缘由。”知县喝道:“胡说!宋江是个君子诚实的人,如何肯造次杀人!这人命之事,必然在你身上。左右在那里?”便唤当厅公吏。当下转上押司张文远来,看了,见说阎婆告宋江了杀了他女儿,“正是我的表子。”随即取了各人口词,就替阎婆写了状子,叠了一宗案,便唤当地方仵作行人,并地厢、里正、邻佑一干人等,来到阎婆家,开了门,取尸首登场检验了。身边放着行凶刀子一把。当日三看验得,系是生前项上被刀勒死。众人登场了当,尸首把棺木盛了,寄放寺院里。将一干人带到县里。

诗:
为恋烟花起祸端,阎婆口状去经官。
若非侠士行仁爱,定使圜扉锁凤鸾。
四海英雄思慷慨,一腔忠义动衣冠。
九原难忘朱仝德,千古高名逼斗寒。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个关于宋江、阎婆和唐牛儿的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和道德观念。下面是对每句的逐词解释:

  1. 为恋烟花起祸端:因为爱慕烟花般的美好而惹来灾祸。
  2. 阎婆口状去经官:阎婆(阎婆惜的母亲)告状到官府。
  3. 若非侠士行仁爱:如果当时有侠义之士施以仁爱,就不会有人因此事被关进监狱。
  4. 四海英雄思慷慨:各地的英雄豪杰都心怀慷慨激昂的情感。
  5. 一腔忠义动衣冠:一股忠义之情激励着人们的精神面貌。
  6. 九原难忘朱仝德:在九泉之下也忘不了朱仝的德行。
  7. 千古高名逼斗寒:他的高尚名声可以与古代的名将相提并论。

译文:
爱慕繁华生活却引发纷争;
阎婆向官府告状,希望解决纠纷。
如果没有侠客施行仁义,
定会使好人陷入困境受辱。
英雄们心怀壮志,情感热烈;
一片忠心感动了所有人。
怀念宋公明的高洁品德,
他的名字将永远传颂。

赏析:
这首诗是描述《水浒传》中的情节,通过描绘阎婆因女儿被杀而向官府告状的场景,反映了民间对于正义的追求和对不义行为的反抗。诗中通过对比“侠士”和“圜扉”(即狱门)的象征意义,表达了作者对于正义和仁爱的推崇。同时,通过描述“四海英雄思慷慨”、“一腔忠义动衣冠”,展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于英雄事迹的敬仰和对公正的追求。结尾处通过怀念宋公明的高洁品质,传达了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故事的传承和尊重。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了深刻的社会伦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