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这江州对岸有个去处,唤做无为军,却是个野去处。城中有个在闲通判,姓黄,双名文炳。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闻知这蔡九知府是当朝蔡太师儿子,每每来浸润他,时常过江来谒访知府,指望他引荐出职,再欲做官。也是宋江命运合当受苦,撞了这个对头。当日这黄文炳在私家闲坐,无可消遣,带了两个仆人,买了些时新礼物,自家一只快船渡过江来,径去府里探望蔡九知府。恰恨撞着府里公宴,不敢进去。却再回船边来归去,不期那只船仆人已缆在浔阳楼下。黄文炳因见天气暄热,且去楼上闲玩一回,信步入酒库里来,看了一遭。转到酒楼上,凭栏消遣,观见壁上题咏甚多,说道:“前人诗词,也有作得好的,亦有歪谈乱道的。”黄文炳看了冷笑。正看到宋江题《西江月》词并所吟四句诗,大惊道:“这个不是反诗!谁写在此?”后面却书道“郓城宋江作”五个大字。黄文炳再读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冷笑道:“这人自负不浅。”又读道:“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黄文炳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又读:“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黄文炳道:“也不是个高尚其志的人,看来只是个配军。”又读道:“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黄文炳道:“这厮报仇兀谁?却要在此间报仇!量你是个配军,做得甚用!”又读诗道:“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黄文炳道:“这两句兀自可恕。”又读道:“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文炳摇着头道:“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再看了“郓城宋江作”,黄文炳道:“我也多曾闻这个名字。那人多管是个小吏。”便叫酒保来问道:“作这两篇诗词,端的是何人题下在此?”酒保道:“夜来一个人,独自吃了一瓶酒,醉后疏狂,写在这里。”黄文炳道:“约莫甚么样人?”酒保道:“面颊上有两行金印,多管是牢城营内人。生得黑矮肥胖。”黄文炳道:“是了。”就借笔砚,取幅纸来抄了,藏在身边,分付酒保休要刮去了。

诗句

  1. “水浒传”: 这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简称,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2. “第三十九回”: 指的是《水浒传》中的第三十三至三十九回的故事内容。
  3.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在故事中,宋江在浔阳楼上吟诵反诗,表达了他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抗的意愿。
  4.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指梁山好汉戴宗为了传递信息而故意伪造书信。
  5. “且说这江州对岸有个去处…却是个野去处”: 描述江州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6. “城中有个…姓黄,双名文炳”: 介绍黄文炳的人物背景和职业。
  7. “闻知这蔡九知府是当朝蔡太师儿子…”: 黄文炳得知蔡九知府是权臣之子,企图通过他引荐自己。
  8. “当日这黄文炳…不期那只船仆人已缆在浔阳楼下。”: 描述了黄文炳在浔阳楼的意外遭遇。
  9. “黄文炳因见天气暄热…”: 黄文炳在浔阳楼闲逛时发现天气炎热。
  10. “宋江题《西江月》词并所吟四句诗”: 指宋江在浔阳楼上吟诵的反诗。
  11. “心在山东身在吴…敢笑黄巢不丈夫”: 描绘了宋江的雄心壮志和对黄巢的评价。
  12. “黄文炳摇着头道:‘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 黄文炳对宋江的态度和评价。
  13. “借笔砚,取幅纸来抄了…分付酒保休要刮去了。”: 黄文炳记录宋江诗词的行为。

译文

黄文炳在浔阳楼上闲逛,偶然发现了一只停在一旁的快船。由于天气炎热,他决定登船到楼上透透气。当他来到酒库时,看到墙上题咏甚多,其中宋江的《西江月》和其四句诗引起了他的注意。黄文炳冷笑,读罢宋江的反诗后,感叹道:“这不是反诗!谁写的?后面还写着‘郓城宋江作’!”黄文炳又读了几遍,认为宋江自负且有野心。

黄文炳觉得宋江的反诗有些狂妄,甚至认为他是在挑战官府权威。他摇头表示不满,认为宋江不应该在此地报仇,而是应该有更好的出路。黄文炳认为宋江的诗中有讽刺意味,暗指他不应与官府为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黄文炳在浔阳楼发现宋江反诗的情景,展现了他的内心活动和对宋江的复杂看法。通过对比他的自负和挑衅,以及宋江的反抗精神,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反映了黄文炳作为一个阿谀谄佞之徒的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