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都打扮做客人,伺候燕青,同入城去。不期乐和潜与时迁先入城去了。燕青洒脱不开,只得和李逵入城看灯。不敢从陈桥门入去,大宽转却从封丘门入城。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李逵定要入去。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丛里,听的上面说评话。正说《三国志》。说到关云长刮骨疗毒:“当时有云长左臂中箭,箭毒入骨,医人华陀道:“若要此疾毒消,可立一铜柱,上置铁环,将臂膊穿将过去,用索拴牢,割开皮肉,去骨三分,除却箭毒。却用油线缝拢,外用敷药贴了,内用长托之剂。不过半月,可以平复如初。因此极难治疗。”
关公大笑道:“大丈夫死生不惧,何况只手!不用铜柱铁环,只此便割何妨。”随即叫取棋盘,与客奕棋。伸起左臂,命华陀刮骨取毒,面不改色,对客谈笑自若。”正说到这里,李逵在人丛中高叫道:“这个正是好男子!”众人失惊,都看李逵。燕青慌忙拦道:“李大哥,你怎地好村!构栏瓦舍,如何使的大惊小怪这等叫!”李逵道:“说到这里,不由人不喝采。”燕青拖了李逵便走。
诗句释义及译文:
-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宋江东京城献俘。这是水浒故事中的一幕,描述了燕青的英勇和智谋。
- “次日,都打扮做客人,伺候燕青”:第二天,所有人都装扮成客人,等待着与燕青会面。这里体现了燕青在众人心中的英雄地位和重要性。
- “不期乐和潜与时迁先入城去了”:没想到乐和和时迁提前进城了,这显示了他们的轻敌和鲁莽。
- “只得和李逵入城看灯”:燕青没有办法,只能和李逵一起进城去看灯庆祝。这里的看灯活动可能是一种社交场合,用以缓解紧张的气氛或是庆祝胜利。
- “不敢从陈桥门入去,大宽转却从封丘门入城”: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他们不敢从陈桥门进入,而是选择了一条更隐蔽的路径。这里的“大宽转”意味着选择了较为偏僻的路线,可能是为了减少被发现的风险。
- “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两人手牵手,朝着桑家瓦的方向走去。这里的“桑家瓦”可能是指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或娱乐场所。
- “来到瓦子前,听的勾栏内锣响”:当他们走到瓦子前时,听到了锣鼓声。这里的“勾栏”指的是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结构,用来悬挂乐器或表演者。
- “李逵定要入去。” 表示李逵非常兴奋,决定进去看个究竟。
- “燕青只得和他挨在人丛里,听的上面说评话。”:燕青无奈之下只能让李逵和自己一起在人群中听评话。这里的“评话”可能是一种传统的口头文学形式,通过讲述故事来传达智慧和道德。
- “正说《三国志》。说到关云长刮骨疗毒”:他们正在谈论《三国志》这部历史书籍时,提到了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这个故事展示了关羽的英勇和毅力。
- “说到关云长刮骨疗毒:“当时有云长左臂中箭,箭毒入骨,医人华陀道:“若要此疾毒消,可立一铜柱,上置铁环,将臂膊穿将过去,用索拴牢,割开皮肉,去骨三分,除却箭毒。却用油线缝拢,外用敷药贴了,内用长托之剂。不过半月,可以平复如初。因此极难治疗。””:这段话讲述了关羽左臂中箭后采用华陀的方法进行治疗的过程。华陀建议使用一种特殊方法来消除箭毒,这是一种非常罕见且有效的医疗技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来治愈。
- “关公大笑道:“大丈夫死生不惧,何况只手!不用铜柱铁环,只此便割何妨。”随即叫取棋盘,与客奕棋。伸起左臂,命华陀刮骨取毒,面不改色,对客谈笑自若。”:关羽大笑并回应说,即使是面对生死,他也无所畏惧,更不用说只是手臂上的一个小伤口了。他甚至不需要使用铜柱和铁环来治疗这种小伤,直接就进行了手术处理。他还叫来了棋盘和客人一起下棋,展现出了他从容不迫的一面。
- “正说到这里,李逵在人丛中高叫道:“这个正是好男子!”众人失惊,都看李逵。”:就在这时,李逵高声称赞这位男子是一个好的英雄。这让周围的人感到非常惊讶,纷纷转过头来观看李逵的反应。
- “燕青慌忙拦道:“李大哥,你怎地好村!构栏瓦舍,如何使的大惊小怪这等叫!”:燕青急忙上前拦住李逵,责备他过于激动和大声喧哗。
- “李逵道:“说到这里,不由人不喝采。”:李逵回答道:“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忍不住要大声喝彩。”
- “燕青拖了李逵便走。”:燕青拉着李逵迅速离开了现场。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宋江和他的朋友们在东京城的一次冒险经历。诗中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人物对话,展现了宋江和燕青的智慧和勇敢,以及李逵的直率性格。诗中的每个场景和对话都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刺激和激情的时代背景之中。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汇(如“铜柱”、“铁环”、“刀口”、“铁链”、“膏药”、“针线”、“敷药”等)也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和文化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