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权奸害善良,不容忠义立家邦。

皇天若肯明昭报,男作俳优女作倡。

两个贼臣计议定了,着心腹人出来寻觅两个庐州土人,写与他状子,叫他去枢密院,首告卢安抚在庐州即日招军买马,积草屯粮,意欲造反;使人常往楚州,结连安抚宋江,通情起义。枢密院却是童贯,亦与宋江等有仇。当即收了原告状子,径呈来太师府启奏。蔡京见了申文,便会官计议。此时高俅、杨戬各在彼,四个奸臣定了计策,引领原告人入内启奏天子。上皇曰:“朕想宋江、卢俊义,破大辽,收方腊,掌握十万兵权,尚且不生歹心。今已去邪归正,焉肯背反?寡人不曾亏负他,如何敢叛逆朝廷?其中有诈,未审虚的,难以准信。”当有高俅、杨戬在傍奏道:“圣上道理虽是忠爱,人心难忖,想必是卢俊义嫌官卑职小,不满其心,复怀反意,不幸被人知觉。”上皇曰:“可唤来寡人亲问,自取实招。”蔡京、童贯又奏道:“卢俊义是一猛兽,未保其心。倘若惊动了他,必致走透,深为未便,今后难以收捕。只可赚来京师,陛下亲赐御膳御酒,将圣言抚谕之,窥其虚实动静。若无,不必究问。亦显陛下不负功臣之念。”上皇准奏,随即降下圣旨,差一使命径往庐州宣取卢俊义还朝,有委用的事。天使奉命来到庐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直至州衙,开读已罢。

诗句:
水浒传 · 第一百二十回 ·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译文:
《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描述了宋江被皇帝召唤回朝的故事。自古以来,权奸陷害善良之人,忠义之士难以立足。如果上天能够明正其道,则男儿将作俳优、女子将作倡,但如今皇天似乎并不公正。两个贼臣制定了计划,派心腹人寻找两名庐州土人,让他们到枢密院告发卢安抚招兵买马、积草屯粮的反朝廷行动,并常往楚州联络宋江通情起义。枢密院是童贯,与宋江有仇;童贯收了状子后直接呈给太师府,蔡京看了申文后会官计议。此时高俅、杨戬也在,四人定下计策,引导原告人入内启奏天子。皇上说:“朕想宋江、卢俊义破大辽、收方腊,掌握十万兵权,尚且不生歹心。现在去邪归正,怎肯背反?寡人不曾亏负他们,如何敢叛逆朝廷?其中有诈,未审虚的,难以准信。”高俅、杨戬在旁边奏道:“圣上道理虽是忠爱,人心难忖,想必是卢俊义嫌官卑职小,不满其心,复怀反意,不幸被人知觉。”皇上说:“可唤来寡人亲问,自取实招。”蔡京、童贯又奏道:“卢俊义是一猛兽,未保其心。倘若惊动了他,必致走透,深为未便,今后难以收捕。只可赚来京师,陛下亲赐御膳御酒,将圣言抚谕之,窥其虚实动静。若无,不必究问。亦显陛下不负功臣之念。”皇上准奏,随即降下圣旨,差一使命径往庐州宣取卢俊义还朝,有委用的事。使者奉命来到庐州,大小官员出郭迎接,直至州衙,开读已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皇帝对宋江的信任和对卢俊义的怀疑,以及朝廷中权倾一时的高俅、杨戬等人的阴谋策划,揭示了当时朝廷内部的勾心斗角和腐败现象。通过对宋江、卢俊义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忠诚于国家、忠于百姓的形象,同时也暴露了朝廷内部某些人贪婪自私、心怀鬼胎的本质。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政治黑暗和社会动荡,提醒人们警惕权力的腐败和社会的不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