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清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清奉养得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爱于是日又有省。

诗句:

  1. 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
  2. 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3.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清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辨之功。”
  4. 先生曰:“若只是温清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辨?惟于温清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此则非有学问思辨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缪。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清奉养得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5. 爱于是日又有省。

译文:

  1. 郑朝朔提问:“至善也需要从事物中去寻找吗?”
  2. 王阳明回答说:“至善只是这个心完全符合天理的极致而已。在事物上怎么寻求呢?让我们试着举几个例子吧。”
  3. 郑朝朔说:“比如说侍奉父母,应该如何照顾他们,应该如何供养他们,必须追求恰到好处。这样才是至善。所以需要通过学习和思考来获得这种能力。”
  4. 王阳明说:“如果只是在照顾和供养时,只需要做到尽心尽力即可。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也应该如此。这并非需要通过学习或思考来达到。否则,即使是圣人,也会因为过于专注于这些细节而犯错误。因此,即便是圣人,也会强调要专心致志于天理之中。”
  5. 郑朝朔在那天有所领悟。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王阳明关于“至善”的理解。他认为,至善并不在于追求具体的事务上的完美,而在于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对天理的忠实。王阳明在这里强调了“一心向善”,即通过内心的修养和实践来实现至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在的行为表现上。他提醒人们不要被琐碎的细节所困扰,而是要专注于内在的修养,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至善境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