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唯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

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什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什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

诗句:

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唯贤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    

释义:徐爱因为不理解老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教导,反复和宗贤、唯贤讨论却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于是向老师求助。

译文:徐爱因为未能理解老师的“知行合一”的教导,反复和宗贤、唯贤探讨但仍然不能解决,所以向老师请教。

关键词注释:知行合一:指知识与行为是统一的,没有知识和行动的分别,强调实践与认知的统一。

先生曰:“试举看。”    

释义:老师让徐爱举例说明。

译文:老师让他举个例子来说明。

关键词注释:试举:尝试举例子。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释义:徐爱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人们知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但在实际行动上做不到。

译文:徐爱说,现在有很多人知道应该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的道理,但是他们做不到,这是因为他们只知道道理而不知道如何去做。

关键词注释:尽有:全部都有、全部存在;知得:知道;当:应该;不能:不能够;孝、弟:孝顺父母和尊敬兄长;便是:就是;分明:明显地;是两件事:是两个不同的事情;知与行:知道和行动。

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此便是知行的本体,不曾有私意隔断的。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什么意?”    

释义:王阳明先生批评徐爱的说法是错误的,认为私心已经把知识与行动分开了。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真正的认识,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译文:王阳明先生批评徐爱的说法是错误的,认为私心已经把知识与行动分开了。他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真正的认识,并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关键词注释:被:遭受、经受;私欲:个人的欲望或私心;隔断:将……分开;不是……的本体了:这不是认识和行动的本来面目;未有:未曾;行:行动;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看见美好的事物属于知识,实际去做好事属于行动;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只有看见好色时就已经做好了事,而不是看到后就另外有个心思去做好事;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闻到不好的气味属于知识,实际上避开它属于行动;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只有闻到恶臭时就已经厌恶了,而不是闻到后就另外有个心思去厌恶;如鼻塞人虽见恶臭在前,鼻中不曾闻得,便亦不甚恶,亦只是不曾知臭。就如称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称他知孝、知弟。不成只是晓得说些孝、弟的话,便可称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只有知道疼痛的人才会真正感到疼痛;只有知道寒冷的人才会真正感到寒冷;只有知道饥饿的人才会真正感到饥饿;知行如何分得开:知识与行动怎么能分开呢?此便是知行的本体:这就是知识与行动的本源;不曾有私意隔断的:没有被私心所阻隔;圣人教人必要是如此:圣人教导人们必须是这样的;方可谓之知。不然,只是不曾知:否则只是不知道;此却是何等紧切着实的工夫:这是非常紧要和实在的功夫;如今苦苦定要说知行做两个,是什么意?某要说做一个,是什么意?若不知立言宗旨,只管说一个两个,亦有甚用?
”`
赏析:这首诗是徐爱的记录,记录了他向王阳明请教关于“知行合一”的问题的过程。王阳明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知行合一”的理解和看法,同时也对徐爱的观点进行了批驳和纠正。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知行合一”的内涵和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