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观书,多有摘议晦庵者。
先生曰:“是有心求异,即不是。吾说与晦庵时有不同者,为入门下手处有毫厘千里之分,不得不辩。然吾之心与晦庵之心,未尝异也。若其余文义解得明当处,如何动得一字?”
朋友观书,多有摘议晦庵者。
朋友们在阅读书籍时,常常会批评朱熹(晦庵)的学说。
先生曰:“是有心求异,即不是。吾说与晦庵时有不同者,为入门下手处有毫厘千里之分,不得不辩。然吾之心与晦庵之心,未尝异也。若其余文义解得明当处,如何动得一字?”
先生说:“如果只是刻意追求与朱熹的不同之处,那就是不对的。我在向朱熹阐述我的学说时,确实有些观点和朱熹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我们在理解问题的方法上存在细微的差别,这不得不加以辨析。不过,我的思想和朱熹的思想并无根本的区别。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理解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那么对于任何一处解释和论述,我们都应该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