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云:“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此段大略似是而非。盖承沿旧说之弊,不可以不辨也。夫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然后谓之学。岂徒悬空口耳讲说,而遂可以谓之学孝乎?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则学之始固已即是行矣。笃者,敦实笃厚之意。已行矣,而敦笃其行,不息其功之谓尔。盖学之不能以无疑,则有问,问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又不能无疑,则有辨,辨即学也,即行也。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非谓学问思辨之后而始措之于行也。是故以求能其事而言谓之学,以求解其惑而言谓之问,以求通其说而言谓之思,以求精其察而言谓之辨,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盖析其功而言则有五,合其事而言则一而已。此区区心、理合一之体,知行并进之功,所以异于后世之说者,正在于是。
来书云:“人之心体本无不明,而气拘物蔽,鲜有不昏;非学、问、思、辨以明天下之理,则善恶之机、真妄之辨,不能自觉,任情恣意,其害有不可胜言者矣。”
这段书信大致上似是而非。它承接了旧的学说的弊端,不可以不辨别。学习、问询、思考、辨析和行动都是学习的方式,没有只学习而不行动的情况。如果谈论学习孝道,那么必须亲身实践孝道,然后才能称之为学习孝道。难道仅仅是空口说说就足够吗?学习射箭,就必须拉开弓搭箭矢瞄准目标;学习书法,就必须展开纸片拿好笔墨。天下所有的学问,没有一种不通过实践就能被称为学问的。所以学习的开始就已经是行动了。”笃”的含义是敦厚实在的意思。已经行动了,还要敦厚地实践自己的行为,不断努力。这是因为在学习中不能确信无疑,所以就会有询问,询问就是学习;不能确信无疑,所以会有思考,思考就是学习;不能确信无疑,所以会有辨析,辨析就是学习;辨析之后,思考变得谨慎了,询问变得清楚了,学习也完成了。又继续努力不懈,这才是真正的敦厚之行。不是学习、思考、思辨之后才去付诸行动。因此,以能够胜任事务来说称为“学”,以能解答疑惑来说称为“问”,以能通达道理来说称为“思”,以求精审观察来说称为“辩”,以求履行实际来说称为“行”。分析它们的功用,就是五种,合并它们的实际效果,就是一回事。这就是心与理合一的实体,知与行的并行之功与后世的学说不同之处,正是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