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段足验道通日用功夫所得,工夫大略亦只是如此用,只要无间断,到得纯熟后,意思又自不同矣。大抵吾人为学,紧要大头脑,只是“立志”。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今好色之人,未尝病于困忘,只是一真切耳。自家痛痒,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既自知得痛痒,自家须不能不搔摩得,佛家谓之“方便法门”。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亦更无别法可设也。
【注】
1.传习录:是王守仁在龙场悟道后,为了给弟子们讲学而整理出来的笔记。
2.周道通:是王阳明的弟子之一,后来成为著名的禅师。
3.日用功夫: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和运用。
4.无间断:是指持之以恒,没有中断。
5.纯熟:是指技能或技艺非常熟练,达到很高的水平。
6.困、忘之病:是佛教中的术语,表示心不专注,容易分心。
7.真切:是指真实,不虚假。
8.自家须会知得:是指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9.自家须会搔摩得:是指要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10.佛家谓之“方便法门”:是指佛教中的一种方法,强调通过简单的手段来解决大问题。
11.调停斟酌:是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行动。
12.他人总难与力:是指其他人可能无法提供帮助,需要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13.更无别法可设:是指没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法,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赏析】
这是一篇王阳明写给弟子周道通的信,他在信中告诉弟子们他的日常实践和心得体会,以及他对学习和修行的理解。他认为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实践,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经验。同时,他也强调了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和修行的重要性。他提倡通过简单的手段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并且鼓励弟子们要敢于面对困难,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整篇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表达了王阳明对于学习和修行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文章的结构和内容都符合儒家的教育思想,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
这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书信,它不仅反映了王阳明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也展示了他对于学习和修行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