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云:“事上磨炼。一日之内,不管有事无事,只一意培养本原。若遇事来感,或自己有感,心上既有觉,安可谓无事?但因事凝心一会,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只如无事处之,尽吾心而已。然仍有处得善与未善,何也?又或事来得多,须要次第与处,每因才力不足,辄为所困,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遇此未免要十分退省,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如何?”

所说工夫,就道通分上也只是如此用,然未免有出入在。凡人为学,终身只为这一事。自少至老,自朝至暮,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得这一件,所谓“必有事焉”者也。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尚为两事也。“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所谓“忠恕违道不远”矣。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若能实致其良知,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所谓未善者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自贼其良知者也。

来书云:“事上磨炼。一日之内,不管有事无事,只一意培养本原。若遇事来感,或自己有感,心上既有觉,安可谓无事?但因事凝心一会,大段觉得事理当如此,只如无事处之,尽吾心而已。然仍有处得善与未善,何也?又或事来得多,须要次第与处,每因才力不足,辄为所困,虽极力扶起而精神已觉衰弱。遇此未免要十分退省,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如何?”

所说工夫,就道通分上也只是如此用,然未免有出入在。凡人为学,终身只为这一事。自少至老,自朝至暮,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得这一件,所谓“必有事焉”者也。若说“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却是尚为两事也。“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所谓“忠恕违道不远”矣。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若能实致其良知,然后见得平日所谓善者未必是善,所谓未善者却恐正是牵于毁誉得丧,自贼其良知者也。

解析:
这是一封书信,信中讨论了为学之道和日常行为中的修养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修行方式——“事上磨炼”。他认为,无论是否有事,都应该专注于培养自己的内心本原。遇到事情时,如果内心有所触动或感受,就要学会接受并保持内心的平静。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应该保持这种心态。

作者对“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的诠释是:“事物之来,但尽吾心之良知以应之”。这意味着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或者逃避。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信中提到了“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这是一种平衡的心态,既要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又要避免过度追求完美或者陷入消极情绪之中。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保持心灵平静的关键。

此外还有一处关键性注释:
“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 —— 这个短语来自孟子的思想。其中“必有事焉”意味着应该有所追求和目标;“勿忘勿助”则表达了一种平衡的态度,既不要过分追求也不要放弃。这种思想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等方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