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云:“今之为朱、陆之辨者尚未已。每对朋友言,正学不明已久,且不须枉费心力为朱、陆争是非,只依先生‘立志’二字点化人。若其人果能辨得此志来,决意要知此学,已是大段明白了;朱、陆虽不辨,彼自能觉得。又尝见朋友中见有人议先生之言者,辄为动气。昔在朱、陆二先生所以遗后世纷纷之议者,亦见二先生工夫有未纯熟,分明亦有动气之病。若明道则无此矣。观其与吴涉礼论介甫之学云:‘为我尽达诸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气象何等从容!尝见先生与人书中亦引此言,愿朋友皆如此,如何?”

此节议论得极是极是,愿道通遍以告于同志,各自且论自己是非,莫论朱、陆是非也。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凡今天下之论议我者,苟能取以为善,皆是砥砺切磋我也,则在我无非警惕修省进德之地矣。昔人谓“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师又可恶乎?

【诗句】

来书云:“今之为朱、陆之辨者尚未已。每对朋友言,正学不明已久,且不须枉费心力为朱、陆争是非,只依先生‘立志’二字点化人。若其人果能辨得此志来,决意要知此学,已是大段明白了;朱、陆虽不辨,彼自能觉得。又尝见朋友中见有人议先生之言者,辄为动气。昔在朱、陆二先生所以遗后世纷纷之议者,亦见二先生工夫有未纯熟,分明亦有动气之病。若明道则无此矣。观其与吴涉礼论介甫之学云:‘为我尽达诸介甫,不有益于他,必有益于我也’。气象何等从容!尝见先生与人书中亦引此言,愿朋友皆如此,如何?”

【译文】
你的来信中说:“现在关于朱熹和陆九渊的辩论还没有停止。每当我和朋友讨论这些问题时,发现对于他们学说的正确理解已经很久了,而且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争论朱熹和陆九渊的是非问题,只需要依靠先生的‘立志’二字来启迪人心。如果有人能够识别并坚定这种志向,决心要深入理解这些学说,那已经是非常明了了;尽管朱熹和陆九渊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他们自己也会意识到这一点。我还看到过一些朋友因为议论先生的话而感到生气。以前朱熹和陆九渊之所以留给后世很多争议,也是因为他们的功夫还不够纯熟,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绪也有激动的时候。如果是程颢就不会这样了。他在与吴涉礼讨论王安石的学问时说:‘把我所知道的全部告诉给王安石,这不会给他带来好处,但一定会对我有好处’。他的这种态度是多么从容不迫!我曾从先生那里看到这样的书信,希望朋友们都能做到这一点,不要轻易去争论朱熹、陆九渊的是非。”

【注释】

  1. 明道:即程颢(hào),北宋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2.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出自《论语·公冶长》,意为指出自己的缺点的人是我老师。
  3. 砥砺切磋:磨炼琢磨,相互帮助。

【赏析】
这封信主要讲述了作者对朱熹和陆九渊学术观点的评价及自己的态度。作者认为,朱熹和陆九渊之间的观点差异不应成为争辩的焦点,而应专注于他们的“立志”二字。他认为,只要人们坚持这种志向,就能对朱熹、陆九渊的学说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他也提醒自己的朋友不要被外界的言语所影响,要有自我反省和修养的能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