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书云:“元神、元气、元精,必各有寄藏发生之处。又有真阴之精、真阳之气。”云云。
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谓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谓之气,以其凝聚而言谓之精,安可形象方所求哉?真阴之精,即真阳之气之母;真阳之气,即真阴之精之父。阴根阳,阳根阴,亦非有二也。苟吾良知之说明,即凡若此类,皆可以不言而喻;不然,则如来书所云“三关”“七返”“九还”之属,尚有无穷可疑者也。
【注释】
来书:来信。
元神:指人的精神和意识。
元气:指宇宙间的气。
真阴之精、真阳之气:分别指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精气。
形象方所求:指的是具体的形体或空间。
阴根阳,阳根阴:阴阳相互依存,没有一方可以独立存在。
苟吾良知之说明:如果能够理解我的良知说明。
三关:指人的精神集中的地方。
七返:指人体内部精气循环往复的过程。
九还:指精气的流动变化过程。
可疑:有疑问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元神”、“元气”、“元精”三者的关系以及它们与“真阴之精”和“真阳之气”之间的关系。诗人认为,良知是统一的整体,它既可以表现为精神、意识,也可以表现为气、精,因此不能将其具体化为某种形象。同时,阴阳相互依存,没有一方可以独立存在。最后,诗人指出,如果能够理解良知的说明,那么对于“三关”和“七返”,“九还”等概念就不会有疑问了。整首诗深入浅出,既有哲学意味,又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