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氏“尧、舜之道,孝弟而已”者,是就人之良知发见得真切笃厚、不容蔽昧处提省人。使人于事君、处友、仁民、爱物,与凡动静语默间,皆只是致他那一念事亲、从兄真诚恻怛的良知,即自然无不是道。盖天下之事虽千变万化,至于不可穷诘,而但惟致此事亲、从兄一念真诚恻怛之良知以应之,则更无有遗缺渗漏者,正谓其只有此一个良知故也。事亲、从兄一念良知之外,更无有良知可致得者。故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此所以为“惟精惟一”之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施诸后世而无朝夕者也。

文蔚云:“欲于事亲、从兄之间,而求所谓良知之学。”就自己用工得力处如此说,亦无不可。若曰致其良知之真诚恻怛以求尽夫事亲、从兄之道焉,亦无不可也。明道云:“行仁自孝、弟始。孝弟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其说是矣。

【诗句】:
孟氏“尧、舜之道,孝弟而已”者,是就人之良知发见得真切笃厚、不容蔽昧处提省人。使人于事君、处友、仁民、爱物,与凡动静语默间,皆只是致他那一念事亲、从兄真诚恻怛的良知,即自然无不是道。盖天下之事虽千变万化,至于不可穷诘,而但惟致此事亲、从兄一念真诚恻怛之良知以应之,则更无有遗缺渗漏者,正谓其只有此一个良知故也。事亲、从兄一念良知之外,更无有良知可致得者。故曰:“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此所以为“惟精惟一”之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施诸后世而无朝夕者也。

【译文】:
孟氏认为“尧、舜的道路,孝和悌就足够了”。这是针对人的良知显现出来的真实性格,不加以掩盖或遮蔽的地方进行提醒和反省。使得人们在对待君主、朋友、仁慈百姓、爱护万物时,以及在一切动静之间,都只是致力于那一份对父母的至诚之情和兄弟姐妹的真挚感情。这样,自然就没有任何事情是不正当的了。虽然天下的事尽管变化多端,复杂难解,但是只要能专注于那份对父母的至诚之情和兄弟姐妹的真挚之情去应对,那么就不会有遗漏和漏洞。这是因为它只拥有一个良知而已。对于事父母、敬兄长之外的任何良知,都无法再去追求了。所以,他说:“尧、舜的道德修养,就在于对父母的孝和对兄长的悌。”这就是所谓的“惟精惟一”的学问体系,它适用于全世界,可以应用到后世,永远不会过时。

文蔚说:“想要在对待父母和兄长之间的事上,寻找那种良知的学问。”按照自己实际用功的地方这样说也没有错。如果认为通过致出对父母和兄长的真诚情感来追求尽孝悌之道也没有错的话,那就没有错了。程颢说:“行仁始于孝、悌。孝和悌是仁的一部分,把它称为行仁的根本是可以的,但如果称之为行仁的根本,那就不正确了。”他说的是对的。

【赏析】:
这首诗主要阐述了儒家思想中关于“孝”、“悌”的重要性。孟子认为,“尧、舜之道,孝弟而已”,即尧、舜之道的精髓在于孝顺和顺从,孝弟是仁的根本。这种思想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特别是家庭关系的和谐。

诗中提到,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社会现象,只要我们能够专心致志于对父母的至诚之情和对兄弟姐妹的真挚感情,那么我们就能够做到公正无私地处理各种事务。这里的“诚意”和“恻怛”分别代表了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心。这种思想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即个人应该首先关心和尊重他人,然后再考虑自己的利益。

最后一部分,程颢提出的观点,即行仁始于孝、悌,进一步强调了家庭关系对于个人品德的影响。他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也是行仁的根本。这种观点反映了儒家伦理学的核心理念,即个人的德性应当从家庭开始培养。

这首诗通过对孝悌重要性的阐述,以及对儒家伦理学的实践要求的强调,展现了儒家文化中关于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