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观文蔚之论,其意以恐尽心、知天者,废却存心、修身之功,而反为尽心、知天之病。是盖为圣人忧工夫之或间断,而不知为自己忧功夫之未真切也。吾侪用工,却须专心致志,在“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上做,只此便是做尽心、知天功夫之始。正如学起立移步,便是学奔走千里之始。吾方自虑其不能起立移步,而岂遽其不能奔走千里,又况为奔走千里者而虑其或遗忘于起立移步之习哉!文蔚识见本自超绝迈往,而所论云然者,亦是未能脱去旧时解说文义之习,是为此三段书分疏比合,以求融会贯通,而自添许多意见缠绕,反使用功不专一也。近时悬空去做勿忘、勿助者,其意见正有此病,最能耽误人,不可不涤除耳。

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一节,至当归一,更无可疑。此便是文蔚曾着实用功,然后能为此言。此本不是险僻难见的道理,人或意见不同者,还是良知尚有纤翳潜伏,若除去此纤翳,即自无不洞然矣。

这首诗是王阳明在《传习录·卷中·答聂文蔚》中的一段论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细观文蔚之论,其意以恐尽心、知天者,废却存心、修身之功,而反为尽心、知天之病。是盖为圣人忧工夫之或间断,而不知为自己忧功夫之未真切也。吾侪用工,却须专心致志,在“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上做,只此便是做尽心、知天功夫之始。正如学起立移步,便是学奔走千里之始。吾方自虑其不能起立移步,而岂遽其不能奔走千里,又况为奔走千里者而虑其或遗忘于起立移步之习哉!

注释:这段诗的意思是,作者认为聂文蔚的观点是担忧那些过于专注于尽心和知天的人可能会忘记存心和修身的重要性,这是对圣人的担忧。他们应该更专注地努力工作,专注于“夭寿不二、修身以俟”。这就是开始做尽心、知天功夫的方法。学习走路就像学习奔跑,起步阶段就是学习如何走好第一步。我们担心自己起步慢,但怎么能确定自己一开始就跑得不好呢?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起点,而不是担心终点。

  1. 所谓“尊德性而道问学”一节,至当归一,更无可疑。此便是文蔚曾着实用功,然后能为此言。此本不是险僻难见的道理,人或意见不同者,还是良知尚有纤翳潜伏,若除去此纤翳,即自无不洞然矣。

注释:这段话的意思是,“尊德性和追求知识”这一章节应该是统一的,没有疑问。这就是聂文蔚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的原因,因为他确实用功了。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道理,但是人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去掉这些不同的意见,那么就会非常清晰明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王阳明对学习和修行的态度。他认为,学习和修行不应该被过度强调,而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同时,他也强调了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的重要性。他的观点对于理解和实践儒家的修养之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