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诸童子务要各以实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教读复随时就事,曲加诲谕开发,然后各退就席肄业。
【解析】
“右南大吉录 · 教约 · 一”,是《传习录》的卷目,属于教学篇。该篇主要论述教育的目的、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其中“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这几句是针对学生的提问而作答,意思是“你们每天早上起床后,向老师问安后,接着由老师依次询问你们在家里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的心是否懈怠、没有做到真切;问候父母、尊长时的恭敬之礼是否缺失、没有做到实践;在街上行走时,是否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放纵自己、不谨慎。你们在言行上是否有欺骗、狂妄、邪恶的倾向,是否能诚实守信,恭敬谨慎。”这是对学生们的日常行为的规范与要求。
【答案】
“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
译文:每天早晨,学生们到校以后向老师问好之后,接着由老师依次询问他们在家中孝敬父母和尊敬长辈的心是否懈怠、没有做到真切;问候父母、尊长时的恭敬之礼是否缺失、没有做到实践。
注释:“诸生”指学生。“谒”同“拜”。
赏析:本段文字是对学生们日常行为的规范与要求。“每日清晨”,表明时间之早,强调了学习的紧迫性;“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表明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师生间良好的关系及教学秩序。“遍询”一词,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也反映了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
“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
译文: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待父母和长辈呢?你们有没有懈怠、没有做到真切?
注释:“懈”通“忽”,意为懈怠、忽视。“真切”即真实、真诚。
赏析:本句是针对学生对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视程度而发问的,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温?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
译文:问候父母、尊长时的恭敬之礼是否缺失、没有做到实践?
注释:此句中“温”为动词,意为问候;“定省”是指早晚向父母请安,表示敬意和问候之意。“亏缺”即缺失;“未”表示否定;“实践”即做实事。
赏析:本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之中,应当怎样对待父母和长辈,尤其是要时刻保持对他们的敬重和关心之情,不能因为自己的疏忽或怠慢而忽略了这种传统美德。
“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饬否?”
译文:街上行走时,是否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放纵自己、不谨慎?
注释:“街衢”即大街小巷。“放荡”意指数量过大、不受约束;“谨饬”即小心谨慎。
赏析:本问旨在引导弟子们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要注重个人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气问题,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过于放纵自我,缺乏自律。
“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
译文:你们在言行上是否有欺骗、狂妄、邪恶的倾向,是否能诚实守信,恭敬谨慎?
注释:“一应”意为一切、全部;“言行”指言语和行动;“心术”指人的心思、思想;“欺妄”、“非僻”均指虚假不实;“忠信笃敬”即忠诚诚实,恭敬有礼。
赏析:本问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端正自身态度。“一应言行心术”表明了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