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人在座,有动止甚矜持者。
先生曰:“人若矜持太过,终是有弊。”
曰:“矜得太过,如何有弊?”
曰:“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有太直率者。先生曰:“如今讲此学,却外面全不检束,又分心与事为二矣。”
诗句
门人在座,有动止甚矜持者。
  
先生曰:“人若矜持太过,终是有弊。”
  
曰:“矜得太过,如何有弊?”
  
曰:“人只有许多精神,若专在容貌上用功,则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
  
有太直率者。先生曰:“如今讲此学,却外面全不检束,又分心与事为二矣。”
译文
门人在座,有个举止行为非常端庄严肃的。
  
先生说:“如果过分拘谨,终究是有害的。”
  
弟子问:“过分拘谨,怎么会造成害处呢?”
  
先生回答:“一个人精力有限,如果他的心思和行动都集中在外表上,那么对于内在的修养就会疏忽大意。”
  
弟子中有太直接坦率的。先生说:“现在我们讨论这个学说,但表面上却不加约束,又把心思和事务割裂开来了。”
注释
- 门人在座:指在座的门徒们。
 - 动止甚矜持:举止行为极为端庄、庄重。
 - 先生曰:指陆九渊对门徒们说。
 - 人若矜持太过:如果过分拘泥于形式或表现自己的谨慎,可能反而不利于内心的修养和深入思考。
 - 如何有弊:为什么会带来弊端?这里暗示过分拘谨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
 - 人只有许多精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 若专在容貌上用功:专注于外表的修饰和表现。
 - 于中心照管不及者多矣:这样可能会忽略了内心真正的需要和修养。
 - 太直率者:性格过于直接的人。
 - 外面全不检束:表面看起来没有约束或者规矩。
 - 又分心与事为二:将注意力和事务割裂开来,不能统一协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了陆九渊对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看法。他提醒门徒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真实感受,避免过度拘泥于外在表现,更不要忽视内心的需求。这种教育思想强调了学习的实质和深度,反对浮夸和虚伪,鼓励学生们追求真实的自我和完善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