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格物’之说,只是少头脑。如所谓‘察之于念虑之微’,此一句不该与‘求之文字之中,验之于事为之著,索之讲论之际’混作一例看,是无轻重也。”
【注释】
格物:探求事物的道理。
察:考察、体察。
念虑:思考。
微:细微,细小。
“如”:像,比。
“求之文字之中”:指在书本中寻求。
“验之于事为之著”:指通过实践来验证。
“索之讲论之际”:指通过讨论来寻求。
混:混杂,混淆。
无轻重:没有轻重之分。
【赏析】
这是王阳明对王守仁的《传习录》的批注。王阳明认为,格物致知的方法是先要“察”于“念虑之微”,然后才能去“求之文字之中,验之于事为之著,索之讲论之际”。也就是说,“格物”的过程应该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而不应是笼统地从文字中去寻找,也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进行讨论。因此,他批评了王守仁的这种理解方式,认为其缺乏轻重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