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叔孙武叔毁仲尼,大圣人如何犹不免于毁谤?”
先生曰:“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毁他,也说他不着。却若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没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慝终须一日发露。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道德修养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以下是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问:“叔孙武叔毁谤仲尼,大圣人如何犹不免于毁谤?”
译文:有人问:“叔孙武叔诋毁孔子,伟大的圣人如何还会遭受毁谤呢?”
注释:叔孙武叔(Zhuge Wu),春秋时期鲁国人,曾诋毁孔子。这里用叔孙武叔的行为来比喻对孔子的诋毁。先生曰:“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
译文:先生说:“诋毁诽谤来自外界,即使是圣人也无法避免。”
注释:这句话强调了外界因素对个人名誉的影响,即使圣人也可能受到攻击。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毁他,也说他不着。
译文:人们更看重的是自我修养,如果自己确实如圣贤一般,那么即使别人都诋毁他,也无话可说。
注释:这句话表明了个人的品德和修行对于抵御外界负面评价的重要性。却若浮云掩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
译文:但如果像浮云遮住太阳一样,又怎能损害阳光的光明?
注释:用浮云遮挡太阳比喻外界的负面影响,但阳光依旧明亮。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没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慝终须一日发露。
译文:如果他自身就是一个恭敬谨慎、坚定正直的人,即便没有人说他的坏话,他的邪恶本性总有一天会暴露出来。
注释:这句话表达了一个道理,即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可能无法掩盖内心的不良品质,这些内在的东西总会显露出来。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译文:所以孟子曾经说过:“有追求完美的诋毁,有未预料到的赞誉。”诋毁和赞誉都是外界的评价,怎么能回避呢?关键在于个人的修养。
注释:孟子的话强调了外界评价的不可控制性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叔孙武叔的例子,引出了外界评价和个人修养的关系。诗人指出,尽管外界可能存在毁谤,但一个内心真正优秀、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界的负面评价而受到影响。诗中的“自修”概念强调了个体应注重自我提升和内在修养,以抵御外界的不良影响。最后,孟子的话进一步强调了外界评价的不确定性和个人修养的必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外界批评时,应保持自我反省和不断进步的态度。整首诗传递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无论外界如何评说,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内在品质和不断的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