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注释】

南镇:古地名,位于今浙江宁波。岩中花树:山中的花和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自然生长,无需人为干预。于我心亦何相关?与你的心有什么关系呢?

【译文】
先生游历到南镇的时候,一个朋友指着山中的一树花草问道:“天下没有心外之物,如这棵树花草在深山中自由自在地生长、凋零,它与我的心灵又有什么关联呢?”
先生回答说:“你没看见这棵树花草之前,它与你的心意一样归于静寂;你去看这棵树花草的时候,那么它就在你眼前变得色彩鲜明起来了。你就会知道这棵树花草不在你的心外。”

【赏析】
这首诗是王阳明的《传习录》中的一个片段,通过朋友与先生的对话来探讨心物的关系。

“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这是对“心外无物”的一种哲学表述,即万物都是因心的感知而存在,它们的存在并非独立于我们之外。在这个对话中,朋友提出了“此花在深山中自开自落”的问题,暗示花的存在与人的心理状态无关,强调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独立性。

“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句话是对朋友提问的回答,也是对整个对话的主题总结。王阳明指出,当你看那棵树花草时,它的颜色会立即变得明朗起来。这说明一切外在事物都是通过你的心来感知的,它们的存在与你的内心世界密切相关。王阳明进一步强调,如果你没有看到那棵树花草,它就不存在在你的心中;当你看到了它,它的美就会显现出来。这表明了心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了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王阳明通过这段对话表达了心物合一的观点,强调了万物都是通过心的感知而存在,它们的存在与人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