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曰:“无知无不知,本体原是如此。譬如日未尝有心照物,而自无物不照。无照无不照,原是日的本体。良知本无知,今却要有知,本无不知,今却疑有不知,只是信不及耳。”
诗句解读
1 “无知无不知”,这句话出自《传习录》中的“门人黄省曾录·三十五”。在这里,“无知”指的是没有主观意识或知识状态,而“无不知”则是指完全的、无所不在的知识。
- “本体原是如此”,这里的“本体”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根源或本源。“原是如此”表达了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与接受。
- “譬如日未尝有心照物,而自无物不照”。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太阳的光照射万物来形象地说明知识的普遍性和无所不知的特性。
- “无照无不照,原是日的本体。”通过再次强调太阳的普照特性,强化了知识的无处不在和普遍适用性。
- “良知本无知”,这句话表明真正的良知或智慧是无需任何知识的,它本身就包含了所有的知识和理解。
- “今却要有知,本无不知,今却疑有不知,只是信不及耳。”这里描述了一个人开始时认为自己无知(即缺乏知识),但后来有了知识后仍然怀疑自己是否真的一无所知,这反映了人们对知识和真相的认识总是存在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译文
无知无不知,本体原是如此。
如同太阳没有意图去照亮一切,却自然而然地照耀万物。
没有照就没有照,原本就是太阳的本质。
良知原本无知,现在需要知道,原本没有不知,现在却怀疑自己的无知。
只是因为信念不足。
赏析
这首《传习录》的片段深刻揭示了知识与真理的本质。首先,诗人用太阳的自然现象喻示知识的普遍性和应用性。太阳的光芒无论对于生物体还是环境都是必要的,因此可以说,太阳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普照,它的功能是无所不在的,这正是“无照无不照,原是日的本体”所要表达的意思。
通过描述一个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这首诗传达了一种对知识深度的认识。当一个人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知识不足时,他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怀疑,这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有限性。然而,诗人提醒我们要有信心,因为真正的本质是超越我们目前认知的。这种认识的转变是哲学思考的重要部分。
诗中也体现了对个人信念和知识追求的一种批判态度。尽管我们可能已经拥有很多知识,但我们仍可能对知识有所保留或怀疑。这表明了人类对于真理和知识的追求永无止境,同时也强调了保持开放心态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