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锻炼人处,一言之下,感人最深。

一日,王汝止出游归,先生问曰:“游何见?”

对曰:“见满街都是圣人。”

先生曰:“你看满街人是圣人,满街人到看你是圣人在。”

又一日,董萝石出游而归。

见先生曰:“今日见一异事。”

先生曰:“何异?”

对曰:“见满街人都是圣人。”

先生曰:“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

盖汝止圭角未融,萝石恍见有悟,故问同答异,皆反其言而进之。

洪与黄正之、张叔谦、汝中丙戌会试归,为先生道途中讲学,有信有不信。

先生曰:“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得行?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洪又言:“今日要见人品高下最易。”

先生曰:“何以见之?”

对曰:“先生譬如泰山在前,有不知仰者,须是无目人。”

【诗句】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六

【译文】
先生(王阳明)教育别人的方法是,一句话能深深打动人心。
有一天,王汝止出去后回来,先生说:“你看到了什么?”
王汝止回答说:“我看到街上都是圣人。”
先生说:“你自己看到街上的人都像圣人那样,而别人看到你又像圣人一样。”
又有一天,董萝石出去后又回来了。
见到先生后说:“今天我看到一个奇怪的事。”
先生问:“什么事?”
董萝石回答:“我看到街上所有人都是圣人。”
先生说:“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什么值得奇怪的?”
因为汝止的“圭角”还没有融汇贯通,而萝石已经有所觉悟,所以对于同一件事,回答却不相同,他们都能反过来理解,并加以推进。
洪与黄正之、张叔谦、汝中在丙戌年会试结束后返回,向王阳明讲述旅途中的讲学情况,有的相信,有的不相信。
先生说:“你们拿一个圣人去给别人讲学,人们见到圣人来了,都会害怕,如何能够讲得通呢?只有做到像愚夫愚妇一样,才能和别人讲学。”
洪又说:“我今天想要见人品高低很容易。”
先生问:“你怎么看出来的呢?”
洪说:“如果先生像泰山一样站在前面,有不知道仰望的人,那一定是个没有眼睛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