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屏石,无出奔云右者。奔云得其情,未得其理。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折。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黄寓庸先生读书其中,四方弟子千馀人,门如市。余幼从大父访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须,毛颊,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张口多笑。交际酬酢,八面应之。耳聆客言,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傒奴,杂沓于前,未尝少错。客至,无贵贱,便肉、便饭食之,夜即与同榻。余一书记往,颇秽恶,先生寝食之不异也,余深服之。
丙寅至武林,亭榭倾圮,堂中窀先生遗蜕,不胜人琴之感。余见奔云黝润,色泽不减,谓客曰:“愿假此一室,以石磥门,坐卧其下,可十年不出也。”客曰:“有盗。”余曰:“布衣褐被,身外长物则瓶粟与残书数本而已。王弇州不曰:‘盗亦有道也’哉?”
《陶庵梦忆·卷一·奔云石》是明代文学家张岱所创作的一篇文章,该文主要描绘了南屏石的壮丽景色和黄寓庸先生与奔云石之间的深厚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 诗意赏析:
- 诗的开头部分“南屏石”直接点明了奔云石的位置和特点,南屏石位于南屏山,是作者的故乡,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 “无出奔云右者”表明奔云石在众多石中的独特地位,无人能超越其美景。
- “奔云得其情,未得其理”反映了作者对奔云石的情感体验,既赞美它的美丽,又感叹对其深刻理解的缺失。
- “石如滇茶一朵”用滇茶比喻奔云石,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形状和质感。
- “风雨落之”暗示了季节变换对石头的影响,春去秋来,石头经历了风雨的洗礼。
- “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折”详细描述了石头表面的纹理和层次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 “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也”表达了人在石头中行走如同在花丛中穿行,轻盈而自然。
- 最后,黄寓庸先生的出现和师生关系的描述增添了文章的情感深度,展现了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陶庵梦忆·卷一·奔云石》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优美散文,更是一首表达作者对故乡和自然之美深深依恋之情的作品。通过对奔云石的细致描绘,作者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