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洊饥,民强半饿死。壬午虏鲠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香市的热闹场景。诗人通过对杭州香客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乐观心态。诗中的“逃”字形象地刻画了香客们匆忙而有序的场面;“逐”字则描绘了他们追逐香市的情景;“撩扑”二字则表达了香客们对商品的渴望之情。
注释:
- 宋元名画:宋代和元代的著名画作
- 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形容西湖的美景和佛像画非常受欢迎
- 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描述了香客们匆忙而有序的场面
- 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指西湖香市上的游客数量众多
- 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形容游客们纷纷涌向寺庙周围的各个角落
- 凡四阅月方罢:表示西湖香市持续了四个月才结束
- 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意味着西湖香市的规模之大,连长江以东都难以与之媲美
- 崇祯庚辰三月:指明年春天是崇祯帝在位时的第三个月
- 昭庆寺火:指昭庆寺在那个时期发生了火灾
- 是岁及辛巳、壬午洊饥:说明那一年以及之后的辛巳年和壬午年都遭受了饥荒
- 民强半饿死:表示大部分民众因饥饿而死亡
- 壬午虏鲠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壬午年(1642年)清朝军队占领了山东,香客们无法前往香市,香市因此关闭
- 辛巳夏:指的是那个夏天
- 余:作者自指
- 汴梁人:开封人,即南宋时期的开封
- 乡里抽丰者多寓西湖:家乡中那些发财的人大多居住在西湖附近
- 民词馈送:百姓们送来的礼物
- 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有人讽刺说,这是一首轻薄子弟改过的古诗
- 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这句话被讥讽为“轻薄子”所改的诗句,意思是西湖的美景让人沉醉,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