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方柿,皮绿者不佳,皮红而肉糜烂者不佳,必树头红而坚脆如藕者,方称绝品。然间遇之,不多得。余向言西瓜生于六月,享尽天福;秋白梨生于秋,方柿、绿柿生于冬,未免失候。丙戌,余避兵西白山,鹿苑寺前后有夏方柿十数株。六月歊暑,柿大如瓜,生脆如咀冰嚼雪,目为之明,但无法制之,则涩勒不可入口。土人以桑叶煎汤,候冷,加盐少许,入瓮内,浸柿没其颈,隔二宿取食,鲜磊异常。余食萧山柿多涩,请赠以此法。

【译文】

萧山的柿子,皮色绿者不佳,皮色红而肉质糜烂的也不中意,只有树头红而且坚脆像藕的才是好柿子。但偶尔遇见,也不容易得到。我曾说过西瓜在六月成熟,享受了最好的天福;秋白梨在秋天成熟,而方柿和绿柿在冬天才成熟,这未免错过了最佳时机。丙戌年,我躲避战乱逃到了西白山,鹿苑寺前后有十来株夏天成熟的方柿。六月炎热难当,柿子大如瓜,生吃脆得像咬着雪块一般,连眼睛都觉得明亮无比,但如果没有方法制止它涩的感觉,那就又涩又硬,无法入口了。土人把桑叶煎成汤水,等冷了以后加入少许盐,再放入瓮内浸泡柿子直到它的脖子都浸湿了,隔两夜后再取出食用,新鲜得异常可口。我吃的萧山柿子大多是涩的,请传授此法给我。

【注释】

“萧山”:萧山县的简称。

“皮绿者不佳”,“皮红而肉糜烂者”:都是因为不符合要求。

“必树头红而坚脆如藕者”,说明要选择的是树头的柿子,并且是红色的。

“间遇之,不多得”:表示很少遇到。

“享尽天福”:形容柿子味道鲜美。

“失候”:错过了最佳时机。

“土人以桑叶煎汤”:土人们用桑叶煎煮的水来泡柿子。

“加盐少许”,意思是加点盐。

“入瓮内”:放入陶罐里。

“浸柿没其颈”,意思是让柿子全部被泡在水中。

“鲜磊异常”:非常新鲜美味。

“余食萧山柿多涩”:我吃到的萧山柿子大多是涩的。

“请赠以此法”:请您教我这个方法。

赏析:

《鹿苑寺方柿》是一篇记叙文,作者记述自己在西白山避兵期间所见所感。作者通过亲身体验,写出了方柿的种植过程以及食用方法,并表达了自己对这种食物的喜爱之情。全文语言通俗易懂,描写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作者在艰难岁月中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