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钤北愁多难,今岁城南将过春。
为客偶同王谢燕,归农犹愧葛怀民。
杏桃烟际红相向,桑柘雨中青未匀。
童稚莫嗔无社假,好题新句答芳辰。

【注释】:

社日:指立春后的第一个已巳日,古代在这一天祭祀土神的日子。

钤北愁多难:钤(jīn),指今陕西西安一带,因古时以铜为印,故称铜印。

将过春:快要到春天了。

王谢燕:指东晋王导和谢安两位大族的后代,他们曾于每年正月十五日举行宴会,叫“斗鸡会”,也叫“元日登高会”。

葛怀民:唐代诗人李绅,字公垂,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杏桃烟际红相向:形容杏树桃花在烟雾中显得红艳而相互辉映。

桑柘雨中青未匀:桑柘(sháo zhé),指桑树和柘树,这里泛指树木。青未匀,指树枝上新绿尚未均匀。

童稚莫嗔无社假:儿童不要生气,因为今天是清明节,没有社日祭祀之假。

好题新句答芳辰:意思是说,今天可以好好地写些新诗来纪念春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庆祝立春后的第一次祭祀日——社日而作。

首联两句,诗人由去年(立春前一日)的立春之祭,联想到今年(立春后第一日)的祭祀,表达了自己对新春到来的喜悦之情。“去年”与“今年”相对,时间跨越了一年。“钤北愁多难”一句,点明了诗人去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所遭遇的困顿与忧愁。“今岁”与“将过春”相对,则表明了诗人即将度过的又一个春天。“将过春”中的“将”字,传达出一种期待、期盼之意,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无限喜悦。

颔联两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节日场面。“为客偶同王谢燕”,指的是诗人在长安期间,曾与当时的名士们一起参加过王导和谢安后代举办的宴席,那时的宴会充满了欢乐气氛。“归农犹愧葛怀民”一句,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愧疚之情。尽管诗人已经回到家乡务农,但仍然感到有些对不起先贤葛洪(即葛怀民)。这可能是因为葛洪是一位博学之士,而诗人在长安时未能与他结交的缘故。

颈联两句,诗人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色。“杏桃烟际红相向”,“烟际”,指烟雾缭绕之处;“相向”,则是指花朵随风摇曳、相互呼应的景象。这句诗通过色彩鲜明的描绘,展现了春天里杏树和桃花的美丽景象。“桑柘雨中青未匀”,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雨绵绵之时桑树和柘树的颜色变化。这里的“雨”字不仅指雨水,还暗示了春天的气息;而“青未匀”则表现了雨水滋润下,桑叶和柘叶尚未完全展开的状态。

诗人以轻松愉悦的语气回应了前面的描写。“童稚莫嗔无社假”,“童稚”,代指年轻的孩子们;“嗔”,意为生气或抱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亲爱的小朋友们不要生我的气,因为我今天是在过清明节,而不是去参加祭祀活动。“好题新句答芳辰”,则是说今天是个美好的春天,我正好借此机会写一些新诗来纪念这个美好的时刻。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节日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