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君琴中趣,好在山水间。
山风吹雨木萧瑟,山月照石泉潺湲。
五音低昂宫徵变,紫鸾和鸣白鹤怨。
空桑既远郑卫繁,筝琶之耳谁能辨。
五柳先生好素琴,君今仍爱弦上音。
邈哉古音传古意,更请为问雍门子。

【注释】

琴:古琴。五音:宫、商、角、徵、羽。紫鸾:传说中的仙鸟名。《山海经·中山经》:“有凤皇在上,名曰孔仪。”白鹤:传说中一种白色仙禽。筝琶:即琵琶、阮。筝是弹拨弦乐器,琶是弹奏弦乐器的手指。

素琴:用桐木等制作,没有花纹装饰的琴。五柳先生: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这里代指古代隐士。

邈:远。

雍门子:春秋时代鲁国的音乐家雍门周。

【赏析】

此诗写隐士对古琴艺术的热爱之情,以及他对此音乐的精湛造诣。首联点出隐居之人爱琴如命;颔联写隐人听琴所感之妙境;颈联写琴音之美,声色兼备;尾联以五柳先生自喻,表明自己的高洁品格和高雅志趣。全诗意境清新,情韵悠然,风格清丽淡雅,为历代传诵的佳作。

“问君”句起势不凡。“好”,即喜爱之意。“山水间”,言隐居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诗人以设问语气发端,使读者产生疑问:“君为何喜爱这琴中趣味?”这就把读者引入了诗的意境。

首联写隐居者听琴所感的美妙境界。“山风吹雨木萧瑟,山月照石泉潺湲”,是说当山林风雨交加时,松涛阵阵,山月当空,月光下清泉潺潺,一派幽寂景色。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美妙境界。“山风”句,从听觉着笔,写出了风雨之声。“山月”句,从视觉着眼,写月光照耀在溪边岩石上发出潺潺流水的声音。两句合起来,既表现出风雨之声,又描绘出月光映照下的山景水影,构成一幅幽静优美的图画。“山月”一句中,“山风”“山月”两词互文见义,将风雨与山月融合在一起。

三联写五音变化,并突出其特点。“宫”、“征”二音,声调高亢;“紫鸾”和鸣,声如凤凰鸣叫;“白鹤怨”,声如怨女悲鸣。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曲凄婉动人的乐曲。“紫鸾”二句写乐声悠扬;“白鹤”二句写乐声哀怨。“紫鸾”句写凤凰之鸣,凤凰乃神话中的百鸟之王,歌声非常优美动听,这里比喻筝声;“白鹤”句写白鹤之鸣,白鹤叫声凄凉哀伤,这里比喻琵琶声。诗人通过对比,表现了两种不同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效果。

四联写隐人听琴后的感悟。“五柳先生好素琴”,言五柳先生喜欢弹琴。五柳先生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字。“素琴”,指未加装饰的琴。“君今仍爱弦上音”,言隐人现在仍然喜爱弹琴。“五柳先生”句,承上启下,由隐人自己说到五柳先生。“邈哉”,意思是遥远而难以企及;此处指古人所追求的高洁品德和理想境界。“古音”,指古代的音乐。《诗经.大序》云:“故知声歌之善,哀乐之心感焉。”可见古代音乐不仅悦耳动听,而且能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隐人认为,古代音乐能够反映古时的理想境界和人们的美好情操,因此他非常珍视这种音乐。

末联以五柳先生自比,说明隐人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情趣。“古音”句,承接前一句,表明隐人认为古代音乐具有深远的意义;“更请为问雍门子”,意谓隐人希望了解古代音乐大师雍门周的故事。雍门周是春秋时鲁国著名的音乐大师,善于演奏各种音乐,曾向孔子请教音乐之道。隐人以此自许,表明自己也有音乐方面的造诣。

全诗意境清新,格调高雅。前四句写隐人听琴所感之妙境,语言简练,形象鲜明;后四句写隐人听琴后的感悟,情真意切,韵味无穷;结末两句以五柳先生自比,表明自己的高洁品格和高雅志趣。全诗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