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重绵未絮袍,槐头云暗冷萧骚。
故人知我愁无那,遥遣苍头献枣糕。

【诗句解释】

九日,指重阳节;书事,写事情。

未絮袍:没有缝好的棉袍。

槐头云暗冷萧骚:槐树枝上乌云遮天,天气寒冷凄清。萧骚,形容凄凉、萧条的气氛。

故人知我愁无那:朋友知道我的忧愁而无法排遣。

遥遣苍头献枣糕:远远地派仆人送来枣糕来慰问我。苍头,古代侍从或家臣的通称,此处泛指仆人。

【译文】

重阳节的时候,我的棉袍还没有缝好,因为天气寒冷,所以感觉特别凄凉。朋友知道我忧愁,但又不知如何劝慰,就派人给我送了些枣糕来安慰我。

【赏析】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有登高的习俗。本诗是诗人重阳节登高时写的一首诗,通过描写自己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寂寞。

首句“九日重绵未絮袍”,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穿着没有缝好的棉袍,独自登上高处的景象。这里的“重绵”指的是棉袍厚重,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人通过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天气变得寒冷而凄凉。他用“槐头云暗冷萧骚”来形容这种气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里的“萧骚”一词,既描绘了环境的凄凉,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不安。

最后两句,“故人知我愁无那,遥遣苍头献枣糕”,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展开。诗人知道友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担忧,但却又无法表达出来,只能通过送礼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里的“遥遣苍头献枣糕”,既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寂寞。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才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