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山桃子,蕃名故尔殊。
皮肤怜外腊,香味爱中腴。
磊落珠盘石,修圆碧海珠。
南归思种汝,土性恐难迂。

【注释】:

  1. “自是”二句:指巴丹山桃子不同于中原的桃子,它的外皮粗糙,内含水分较多。蕃(páo):吐蕃,这里泛指藏族。故尔殊:因而不同。
  2. “皮肤”二句:指巴丹山桃子的皮肤粗糙,但口感细腻、甘甜,香味浓郁。怜:爱。腊:指干瘪,这里形容外皮粗糙。中腴:指肉质饱满。
  3. “磊落”三句:指巴丹山桃子的外形像圆润的珠子,色泽白净。磊落:圆实的样子。珠盘石:比喻形状如盘的石头。修圆:圆而匀称。碧海珠:比喻颜色如玉的宝石。
  4. “南归”二句:指巴丹山桃子的果实可以向南运输到南方各地,说明其生长在适合它生长的地方。思种汝:希望种下你的果实。土性恐难迂:担心土壤的性质不适合种植。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赞美巴丹山桃子,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首联“自是山桃子,蕃名故尔殊”。诗人以“自是”二字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即山桃子与中原的桃子不同,有着不同的特性。这里的“蕃名”,既指吐蕃(当时西藏地区的统治者)的命名,也隐含了对藏族人民的尊敬之情。接着,诗人又用“故尔殊”来强调这种差异性。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对巴丹山桃子独特特性的欣赏。颔联“皮肤怜外腊,香味爱中腴”。“腊”指的是脱水后的干瘪状态,而“中腴”则是指饱满、肥厚的肉质。这两个词汇都生动地描绘出了巴丹山桃子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质。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对巴丹山桃子的赞赏之情。颈联“磊落珠盘石,修圆碧海珠”。这里的“磊落”形容巴丹山桃子外形圆润,如同盘子上的石子;而“修圆”则形容其颜色洁白如玉,宛如碧海中的宝石。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比喻手法,将巴丹山桃子的形状、颜色与珠子、宝石相比拟,形象地描绘出其优美的外形和纯净的颜色。尾联“南归思种汝,土性恐难迂”。“南归”二字暗示了巴丹山桃子可以向南运输到南方各地销售,这既是对其生长环境的肯定,也是对其品质的认可。而“土性恐难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种植这种桃子的担忧,担心土壤的性质不适合种植。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对这种桃子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巴丹山桃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之情。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