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渚依依云不动,风烟漠漠鸟飞回。
横空暝色翻波去,绝岛秋声绕树来。
今古奔腾疑地尽,东南伟丽自天开。
眼中浩荡扁舟在,欲唤鸱夷酹一杯。

洞庭东山诗七首 其一

洞庭湖,古名“彭蠡”,在今湖南省北部。

太湖:指洞庭湖。

沙渚:沙洲。依依:形容树木丛生的样子。云不动:指天色晴朗,天空湛蓝,浮云不聚不散。风烟漠漠:指云雾迷蒙。

鸟飞回:指鸟儿归巢。

横空:形容天空高远。暝色:黄昏时的天空颜色。翻波去:指夕阳西下,水面上泛起的层层波澜。绝岛:指太湖中孤岛。秋声:指孤岛上的秋风和落叶的声音。绕树来:指树叶飘落到树上。

今古:古今,代指长江和淮河一带;奔腾:波涛汹涌。疑地尽:疑是陆地尽头。自天开:像从天上开辟出来的一样。东南伟丽:指洞庭湖东南面的美丽风光。自天开:指洞庭湖东南面的风景如天开一般。

眼中:眼里所看到的。浩荡:宽广无垠。扁舟:小船。欲唤鸱夷:要唤醒那个名叫鸱夷的人(传说中善于制酒的人)。酹:把酒洒在地上祭奠。鸱夷:相传是商朝末年周文王的儿子,封于吴(今江苏苏州),后成为越王勾践的太宰,以善制酒闻名。

【赏析】

《洞庭东山》共七首,这是第一首。诗人登上太湖东面的一座山峰,极目远眺,只见湖水浩瀚无边,波光粼粼,一片浩渺。

前两句写景。“沙渚依依云不动,风烟漠漠鸟飞回。”描写了一幅太湖的全景图。“沙渚”即沙丘、沙洲,这里指的是太湖中的一些小岛。“云不动”指天空湛蓝色,白云不聚也不散,显得十分明朗。“风烟”指雾气,“漠漠”指迷蒙,也是指太湖上空迷蒙的云气。“鸟飞回”指鸟儿归来,又回到它们的栖息地。这句描绘的是太湖上空,云气缭绕,迷蒙不清,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回的场景。

诗人转向对湖上景象的描写。“横空暝色翻波去,绝岛秋声绕树来。”诗人的视线由高空转向湖面,看到暮色降临时,湖面上翻滚着阵阵波浪。同时,他注意到了湖中小岛上传来的树叶飘落声。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既有大自然的雄奇壮美,又有秋天景色的凄清哀愁。

诗人转向对整个场景的描绘。“今古奔腾疑地尽,东南伟丽自天开。”诗人放眼望去,看到了广阔的天地之间,仿佛大地已经走到了尽头,但远方的风景仍然美丽动人。这里的“今古”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和思考,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而“东南伟丽”则强调了洞庭湖的美丽和壮观。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注释】

洞庭湖:古名“彭蠡”,在今湖南省北部。

沙渚:沙洲。依依:形容树木丛生的样子。云不动:指天色晴朗,天空湛蓝,浮云不聚不散。风烟:指云雾。漠漠:迷蒙。鸟飞回:指鸟儿归巢。横空:形容天空高远。暝色:黄昏时的天空颜色。翻波去:指夕阳西下,水面上泛起的层层波澜。绝岛:指太湖中孤岛。秋声:指孤岛上的秋风和落叶的声音。绕树来:指树叶飘落到树上。今古:古今,代指长江和淮河一带;奔腾:波涛汹涌。疑地尽:疑是陆地尽头。自天开:像从天上开辟出来的一样。眼中:眼里所看到的。浩荡:宽广无垠。扁舟:小船。欲唤鸱夷:要唤醒那个名叫鸱夷的人(传说中善于制酒之人)。鸱夷:相传是商朝末年周文王之子,封于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之邑,故称吴子。后为越王勾践之太宰,以善制酒著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