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街百磴转嵚嵜,落日扶舆下岭迟。
与树蔽亏湖冉冉,因山高下屋累累。
俭勤成俗从知富,灵秀钟人信有奇。
十载一行殊恨晚,分金不见橘黄时。
《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二百街岭》是明朝著名文学家文征明的作品,此诗以壮丽的湖光山色和丰富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 遥街百磴转嵚嵜:描绘了百级台阶通向高耸入云的山峰的景象。“遥”与“百”都给人以空间上的延伸感,使山峰显得更加高远、壮观。而“百磴”则暗示了攀登的过程,既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也展现了诗人对于挑战的热爱。
- 落日扶舆下岭迟: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山岭之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扶舆”指夕阳的光辉,它给山岭增添了一层金色的光泽。“落日”与“下岭”相结合,描绘了日暮时分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转的感慨。
- 与树蔽亏湖冉冉:树木茂盛,遮蔽了部分湖面,使得湖水显得更加幽静。“冉冉”一词描绘了水面微风拂动时的轻柔状态,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平和与宁静。
- 因山高下屋累累: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自然的地形与人类建筑之间的和谐共存,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环境的巧妙利用。
- 俭勤成俗从知富:勤劳节俭成为当地的风俗习惯,人们因此变得富有。这句诗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也揭示了勤劳和节俭对于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 灵秀钟人信有奇:这里的“灵秀”可能指的是地域的灵气和秀丽风光,而“钟人”则意味着这些自然美景能够吸引和培养人才。“信有奇”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巧合现象的肯定和感叹。
- 十载一行殊恨晚: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目标,现在终于有机会去做,但因为时机已晚而感到遗憾。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机会把握的渴望。
- 分金不见橘黄时:描述了一种美好的事物或景象,但在特定时刻已经失去或不再存在。这里“分金”可能象征着某种珍贵的物品或资源,而“橘黄时”则代表了收获的季节。这句诗传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情感。
文徵明的《洞庭东山诗七首其二百街岭》不仅是一首赞美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