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此萧条远市声,山门端不厌频登。
破除尘梦来看竹,妆点闲情坐有僧。
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
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

秋日过竹堂

爱此萧条远市声,山门端不厌频登。

破尘梦来看竹,妆点闲情坐有僧。

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

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


注释

  1. 爱此萧条:喜爱这种清幽、安静的环境。
  2. 远市声: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华。
  3. 山门:寺庙的大门。
  4. 频登:屡次登上。
  5. 破尘梦:打破尘世的纷扰和梦境。
  6. 妆点:点缀、装饰。
  7. 闲情:闲暇的心情或雅致的情感。
  8. 有僧:指有僧人相伴。
  9. 雨后秋光:指雨后的秋日光景。
  10. 短菊:小菊花。
  11. 樽前风味:指酒桌上的美味佳肴。
  12. 擘新橙:切开新鲜橙子。
  13. 兴怀:兴起的情怀。
  14. 先哲:古代的贤人智者。
  15. 经游地:曾经游览的地方。
  16. 高踪:高尚的风范和成就。
  17. 愧未能:感到惭愧没有达到某种标准或境界。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秋季访问一座静谧的寺庙时的所见所感。整首诗洋溢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情感的流露。

“爱此萧条远市声,山门端不厌频登。”表达了作者对这宁静环境的深深喜爱,即使是在繁忙的城市中也能寻找到这样一片净土,表明作者渴望远离尘嚣,享受片刻的宁静。

“破尘梦来看竹,妆点闲情坐有僧。”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在竹林中醒来,摆脱了世俗的烦恼,与僧人共坐一室,增添了几分清雅。这两句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内心转变,也展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雨后秋光分短菊,樽前风味擘新橙。”通过雨后清新的景色和品尝新橙的愉悦,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诗意的理解——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味觉上的感受,使得整个环境更加生动活泼。

“兴怀先哲经游地,欲继高踪愧未能。”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智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未能达到这些先贤的高度而感到的自责。这种情感使诗歌显得更加深沉,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谦逊和自省。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展现了一种追求心灵平静和精神升华的境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