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经过高盖下,忽忆去年高盖峰。
秪见黄花似往日,那堪衰鬓向秋风。
烟霞不断重阳路,勋业犹疑三径松。
旧国萧条岁复晏,布袍芒屩意何穷。

【注释】

①盖山:山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为中岳庙所在地。②衰鬓:指年老的发鬓。③三径松:指三国时蜀人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所植三株松树。④旧国:指故都洛阳。岁晏:一年将尽。⑤布袍芒屩:指平民百姓的服饰和鞋,芒屩是草鞋。⑥何穷:无尽、无穷。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九月初九日重阳节前,诗人在洛阳登高望乡之作。全诗先写登高所见,再写忆旧之情;最后写对故园、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怀乡之情。

首联“此日经过高盖下,忽忆去年高盖峰。”诗人由眼前之景而引起对往昔之忆,点明“忆旧游”的题意。高盖山,在今河南省嵩县西北,为中岳嵩山的主峰之一。据《后汉书》载: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地登高望远,并有“我行好礼,盖高山仰止”等诗句传世。

颔联“秪见黄花似往日,那堪衰鬓向秋风。”诗人由登临望见的黄菊想到自己头上的白发,由眼前的黄花想到往日的花期,由眼前的秋风想到自己的衰老,感慨万千,不胜今昔之感。

颈联“烟霞不断重阳路,勋业犹疑三径松。”诗人以自然景观来比喻自己的处境和心境。重阳时节,登高之游正盛,但诗人却无心思去欣赏,而是忧心忡忡地想着国家前途和自身命运,正如三径中松树依然苍翠挺拔而诗人却已垂垂老矣一般。

尾联“旧国萧条岁复晏,布袍芒屩意何穷。”“意何穷”,“意”字原无义,当读作“意欲”,即“想”之意。诗人感叹国破家亡之后,自己虽已衣锦还乡,但心中仍存着对国家的忧虑和思念,这种心情是没有穷尽的。尾联两句用典贴切,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也道出了他壮志难酬的苦衷。

此诗是一首典型的登临怀旧之作。它通过登高望远、忆旧伤今,把个人身世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