踣羽兴刘计有馀,也应黄石一编书。
淮阴相国俱人杰,明哲看来太不如。
【注释】
踣:跌倒。黄石:指《史记》中的《留侯世家》。淮阴:指韩信。人杰:杰出的人才。明哲:明智的智者。不如:比不上,不如同。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才不遇的诗。张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是历史上著名的智囊,但作者认为张良在黄石公面前,也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人。韩信是杰出的军事家,但作者认为他的智谋远不如张良,因为张良是真正的“明哲”。
首句“读史十首 其六 张良”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对张良的评价。张良是刘邦的谋士,曾用计策帮助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汉朝。然而,在历史长河中,他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只是黄石公的一个徒弟,这让他显得有些“不足道”。
第二句“踣羽兴刘计有馀,也应黄石一编书”,表达了作者对张良的不满。张良虽然帮助了刘邦建立了汉朝,但他在黄石公面前,也只能算是一个徒有虚名的人。作者认为,张良在黄石公面前的表现,与韩信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第三句“淮阴相国俱人杰”,是对韩信的赞扬。韩信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他曾在淮阴地区担任过宰相,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作者在这里却将韩信比作“人杰”,认为他在智慧方面还不如张良。
尾句“明哲看来太不如”,则是对张良和韩信的总结评价。无论张良还是韩信,他们的才智都远不及作者所认为的明智的智者——黄石公。黄石公的智慧无人能及,因此他认为,即使像张良这样的聪明人,也不应该自诩为“明哲”。
整首诗通过对张良和韩信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生和社会现象的独特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