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劳苛法罔生民,遂使先王泽尽湮。
岂但法行还自弊,山东兵起更亡秦。

以下是对《读史十首 其五 商鞅》逐句释义:

  1. 谩劳苛法罔生民
  • 谩劳: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 苛法:严厉的法律,苛刻的法令。
  • 罔生民:欺骗百姓,使人民受到欺骗。
  • 赏析:诗人通过“谩劳”一词表达了对施行严苛法律导致民众受害的批评。同时,“罔生民”则强调了统治者对人民的欺骗和剥削,反映了诗人对统治者行为的强烈不满。
  1. 遂使先王泽尽湮
  • 先王:古代的君主或帝王。
  • :恩泽,指帝王给予人民的好处。
  • 尽湮:全部消失,彻底毁灭。
  •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先王遗留下来的恩泽因为统治者的错误政策而被完全抹去的悲哀和痛心。
  1. 岂但法行还自弊
  • 岂但:不仅,不仅仅。
  • 法行:法令被执行。
  • 还自弊:反而造成自己的损害。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单纯依靠严酷法律治理国家的批判。他认为这种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1. 山东兵起更亡秦
  • 山东:泛指崤山以东地区,这里可能指的是秦国的领土。
  • 兵起:战争爆发。
  • 更亡秦:更替的一方灭亡了秦国。
  • 赏析:此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即使是在敌对的国家之间,也会带来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战争破坏和平的忧虑。

童轩的《读史十首 其五 商鞅》是一首反映历史教训、批判暴政的诗歌,通过对商鞅政策的分析,诗人揭示了过度使用严苛法律带来的负面后果,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与公正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当代社会的警醒,提醒人们在面对问题时需要采取更加合理和人性化的方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